近年来,土葬与火葬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土葬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土葬安息”的说法。但随着耕地的减少,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很多地区将土葬改为火葬,由此开始形成两种舆论。
一部分人觉得北大教授说的有道理,土葬是一种文化,人毕竟活一辈子,死了也要给后人留点东西祭奠。而且火葬污染环境,比如北方的石家庄,冬天就出现雾霾,如果再加上污染,火葬对环境的污染就更严重了。另一部分人认为火葬不浪费土地,也不给家人带来麻烦,还可以多利用一些土地。
两级区分引发了很多争议,其实土葬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占地问题,随着我国工厂、建筑占用耕地越来越多,大量土地流失,因此很多人认为土葬是浪费土地,还不如直接变成集体墓地来管理,既不浪费土地,又不会给家属带来麻烦。
其实,支持火葬的大多数人都是城里人。据我们了解,80%的人支持火葬,因为这些人将来没有土地,只能买墓地。如果现在的人活着买房,死了买地,这句话很适合城里人,但农村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农村人收入较低,他们不想死后给家人带来麻烦,也不想买墓地,因为他们买不起。
其实土葬确实是一种文化,人死了就要埋葬,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北大教授说,土葬是一种文化,土葬自古就有,我们为什么要火葬呢?西方火葬是上天堂的意思。而我们没有这种习俗,每年清明、七月十五、春节、纪念日,后人都会去祭拜逝者。
这是一种传统的孝道,而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与孝道息息相关,无论从纪念还是教育的角度来说,都能给后人留下良好的传统。
那火葬呢?相当于人死后就变成垃圾,买墓地又给子孙后代增加了经济上的麻烦。当然,如果几十年后子孙后代再也买不起了,这些骨灰盒就扔掉了,又会继续被新的去世的人购买。这就跟处理垃圾一样,只要你付钱,它们就留着,但是如果你没钱,就只能扔了。
其实土葬并不浪费土地,因为几十年后可以把坟墓夷为平地或者种上树,供子孙后代纪念逝者,也不会影响耕地。相反火葬的成本要高得多,农民承担不起这些费用。
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每个人都会死,只是信仰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