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墓地官网

官方热线: 021-31423825

24小时热线:13671682876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31423825, 13671682876(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这个叫刘玉生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4-06-13 00 浏览: 46

刘玉生,四年前,当这个名字被刻在延安“北京知青纪念园”的逝世知青纪念碑上时,它还只是一个名字,没有人知道他的年龄,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四年后,当他的遗骸从宝塔区川口乡迁至“知青公园”时,我们发现,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一个如此精神抖擞的年轻人。

刘玉生1969年初从北京到延安,被分配到柳林公社。1972年,他被招进延安燃料公司。1975年底,作为延安市政府后备干部,增补到延安川口公社管理委员会,任团委书记。由于他工作努力,得到了公社领导和社员的认可。1977年初,川口公社任命他为南安村南安坝修建总指挥。同年5月,他在工地检查坝梁下坝体质量时,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5岁。

想想看,刘玉生已经去世42年了,他来延安农村工作也是50年前的事了。在追悼会上,当我们通过简历缅怀这位在延安逝世的北京知青时,简历背后那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刘玉生正一点一点地向我们走来。

时光荏苒,但终究还是有人记得他的模样!

刘玉生弟兄

对着墓碑深深地鞠躬三次后,刘宇终于放松了紧锁的眉头,哥哥的安葬地搬迁到青年公园,让担心多年的全家人松了一口气。

刘玉才就是刘玉生的二哥,刘玉生来到延安农村工作时,刘玉才才14岁,如今已经是64岁的老头子了,满头白发,胡子都白了。和照片中的刘玉生一样,刘玉才脸型圆润,略显肥胖,他淳朴的性格想必有几分他哥哥的影子。

刘玉才记忆中的哥哥是一位温暖而又严格的大哥。

刘育才说,哥哥虽然只比他大三岁,但从小就对他教导有加,很像哥哥。1969年去生产队前,哥哥特别叮嘱他要好好照顾父母,管好弟弟妹妹。他在每封信里都反复提到这一点,因为这始终是哥哥的责任。虽然当时他只有17岁,但他就像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

刘玉才记忆中的哥哥,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年轻人。

刘玉才说,哥哥到延安农村工作,留在延安是怀揣着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并非是时势所迫,也不是一时冲动。以他们当时半农半城的家庭户口结构,没必要去延安农村工作,在北京附近的农村老家就可以,但他却选择了延安。在农村工作期间,他其实有很多次回北京的机会,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延安,把一切都做好,直到在水坝建设中牺牲。

刘玉才记忆中的哥哥,依然是一个执着、霸道、踏实的男人。

刘育才说,哥哥话不多,但性格要强,一旦下定决心,就坚持到底,从不拖延,也不喜欢看到别人拖延。

1977年,川口公社修筑南安村水坝需要40台手推车,但在延安买不到手推车,哥哥就托他想办法到北京去买。“一旦下达任务,就必须完成,而且要快!”哥哥刘玉生善于做决断,弟弟刘玉才对他十分服气。这是两兄弟从小相处的诀窍之一。那时购销统一,北京的东西不好买。刘玉生远在千里之外,打电话发电报,各种协调催促,指挥弟弟刘玉才拼命地跑。不到一周,40台手推车终于装车发往延安。

刘玉生去世的第二年,刘玉才随父亲来到延安扫墓。此后40年,他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而弟弟刘玉生却成了全家的心头肉。母亲去世前,手里还捧着从延安带回来的葬礼照片。

我的老朋友刘玉生

刘玉才此次来延安,是因为接到了石玉梅的寻人电话。

因为墓地搬迁需要家属出面,石玉梅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刘玉生在北京的亲人。北京历经40多年的沧桑,早已今非昔比。石玉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失踪40多年的刘玉才,甚至惊动了北京市公安局。

石玉梅也是一名北京知青,是刘玉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同班同学,两人一起去了延安,关系不错。石玉梅反复看了刘玉生迁葬的视频,甚至把现场的照片都收藏在电子相册里。石玉梅因为某些原因没能来延安参加迁葬仪式,心里非常惋惜。但这两年,她能把他的迁葬安排在知青公园,也算是对老友的一点小小感谢。

石玉梅记得刘玉生的勤奋刻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小学时担任少先队队长,中学时担任班长,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石玉梅对刘玉生的才华印象深刻:他文字功底扎实,经常撰文,而且很多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远远超出同龄人所能及;

石玉梅记得刘玉生的相貌朴实、稳重,圆脸,略胖,话不多,但做事很有主见,很有条理,在同学中很享有威望;

石玉梅记得刘玉生的乐观和积极,他看起来比周围的人都要平静,无论被派到生产队工作有多辛苦,他从不逃避,从不抱怨,总是认真做每一件事。

在石玉梅的记忆里,刘玉生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生动,像一曲青春的歌,一道美丽的风景,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他永远活在她的心里。

1977年刘玉生在筑坝时牺牲时,石玉梅已经离开延安,多年后才得知故友的死讯。最终,由于路途遥远,记忆模糊,亲自来到延安悼念也成了奢望。于是,2017年,在众多北京知青回延安聚会时,石玉梅第一次在延安“北京知青纪念园”的纪念碑上看到刘玉生的名字,心里一阵颤抖……

这标志着知青刘玉生遗骸迁葬工作正式启动,他短暂而鲜为人知的一生再一次被揭开。

知青刘玉生

当柳林乡的郭志强受石玉梅的委托,在川口乡王庄村附近寻找刘玉生墓时,周围的山已被开发,拆迁区距离墓地仅有几步之遥。

往事,终究是搁浅在了岁月里!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些认识知青的人都渐渐老去,当年热血青年刘玉生也慢慢冷淡成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幸好,还有人守着他的坟墓,还有村民记得他。

“他不愧是个有能力的知青。”参加南安村大坝建设的农民汪世雄说,刘玉生特别勤奋。虽然他是总指挥,但他并不只是在现场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与到每一个工程中。每天,他顶着烈日亲自视察工程,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经常在一个地方干一段时间,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帮忙,从不闲着。

村民们无不惊叹:这个20多岁的北京小伙子,居然这么勤奋、这么负责!可没想到,一场意外,让这份惊叹变成了遗憾。

刘玉生牺牲后,村民们把他安葬在南安村对面的山上,让他面向大坝,守护大坝。川口公社还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块纪念碑,承认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世雄每年都会去刘玉生的墓前扫墓,或拔除杂草,或添上几铲新土。他担心墓地在荒山中难以辨认,便在墓碑两侧栽种了两棵松树。

不久前,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刘玉才和延安仙鹤岭墓地将刘玉生的遗体迁走。附近的村民闻讯赶来帮忙,几名青年男女好奇地询问墓地里埋葬的是谁,一位老人回忆得眼圈红红的。

王世雄说:他再也不用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荒野了!

石玉梅说:他终于和那些逝去的知青战友们在一起了!

刘育才说:以后会有更多人来悼念他、扫墓,我们就放心了!

他们都松了一口气。

此时,延安又是五月,满目绿意!42年前的五月,一位年轻人忙碌地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来回奔波,喊着“再努力一点”、“注意安全”。

你好,叫刘玉生的年轻人,我们不会忘记你!

延安传媒融合中心记者牛敏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31423825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1682876(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31423825

136716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