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秦汉南疆——南越王国历史专展”在南越王博物馆墓葬展区开幕。
本次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馆成立后的首次基础性展览,从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视角,通过粤、广西秦汉时期(尤其是西汉、南越时期)出土的文物和考古发掘资料,共展出200余件(套)精美文物, 结合历史书籍的相关记载,带领观众见证岭南地区的逐步发展,最终融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展览现场。
“赵拓”青铜印章将短暂展出
南越王博物馆(西汉南越国家历史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李秋辰介绍,上海博物馆的“赵拓”铜玺将在展览中短期展出。
展览现场。
它与大名鼎鼎的南岳赵拓有什么关系?它是如何存活到今天的?古代历史记载,赵拓下葬时,殡仪车四面八方出动,使人无法确定其坟墓的确切位置,而印章又能帮助确定赵拓坟墓的位置?“赵拓”铜玺的到来,引发了无限的遐想。
开幕式上,南越王博物馆推出了全新AR眼镜智能导览服务,为此次展览配套。该技术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将图形、多媒体、3D模型等数字资源叠加在真实场景中。当观众戴上AR眼镜时,内容可以在相应点前自动触发,让文物和场景瞬间“活”起来,获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在博物馆日,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新展览。
展览填补了原有陈列的空白
为什么选择新的永久显示器?
据介绍,南越王陵墓展览区原有基础陈列“南越宝——西汉南越王陵出土文物展”,是以南越王赵元墓出土文物为蓝本, 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以瓷器为核心,展示了器皿的材质、类型和功能,但对西汉南越国整体历史面貌的描述相对不足。因此,增加了“秦汉南疆——南越历史专展”作为王陵陈列区的基本陈列,以搭建历史框架,全面系统地描述南越的历史背景。
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温墓出土的银盒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汉南疆”展览中,展出了一批反映南越社会生活的代表性文物。
比如这张《华阴宫》题词的封面残片。“华音宫”在史料中没有记载,应该是南越国独立设立的宫殿。皇宫之名,可能与陆甲出使南越、汉越关系恢复、中原故事——“中国之声”给南越王赵拓有关。“它的名字传达了南岳王赵拓对中原故乡的怀念之情,意义非凡。”李秋辰说。
《华音宫》铭文封面残片南越二宫遗址出土南越王博物馆藏品
记者注意到,展柜还特意同时展出了4件“范宇”越南铜鼎等器皿,可以看到“范宇”二字。据介绍,岭南地区曾多次出土刻有秦汉时期的“范”或“番玉”文物。“樊”是古佤“樊”,“樊”是“番禺”,是秦朝南海县的都城,西汉的南越国,也是广州建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Fanyu”越南铜鼎。
“在之前的展览中,我们只是将这些铜鼎作为出土的炊具展出,观众很难找到这些文字的细节,也很难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意义,所以这次我们特意把这些铜鼎文物和文字放在一起展出。”李秋辰告诉记者。
南
越王博物馆南越王温王墓出土的金刻青铜虎节
了解更多关于 D 的信息>>
1953年以来,为了配合城市建设,广州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其中秦汉考古是广州考古的重点工作,南越王温墓和南越国宫管理局遗址是广州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 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是反映两地秦汉历史文化进程的代表性遗址。
2006年和2012年,由南越国宫管理局遗址和南越王温墓组成的“南越王国史迹”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暂定名录。2016年,南越王温墓和南越故宫管理局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历史遗迹》的遗址之一。2021年,“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管理局遗址暨南越王陵”入选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秦汉南疆——南越历史特展”是以南越国皇宫管理局遗址、南越王温墓及相关出土文物为重点,展开南越动荡的历史。
研究院成立后,南岳王博物馆对各场馆进行了精细化运营管理,对两个展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在这项工作中,坚持将展览空间的改造作为重中之重。
2022年,博物馆启动了故宫展区临时展厅改造。改造后的临时展厅进一步丰富了展览内容,在内容、展线、灯光、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展”是南越王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又一次重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