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山脚下又迎来了一处春天。
再过两个多月,2022年6月19日,就是范仲淹逝世970周年纪念日,那一天,就是现代的“父亲节”。
从8年前父亲病危时托上这个重任开始,洛阳宜阳人范玉峰就守护着范仲淹之墓“范园”,连续守护了2900多个日日夜夜。
梵源山门
◎1 像树一样守护花园
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几天,凡园监控室停电了。
突然间,这里的夜色几乎完全漆黑,幸亏范玉凤和爱人所住的小屋里的生活用电没有被断掉,于是晚上她们多次起床,打着手电筒四处走动,仔细检查。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范仲淹墓所在的范花园东侧不远处,是唐朝宰相姚崇的墓。最近有传言说地下埋藏着许多宝藏,一伙不知名的人半夜偷偷来到这一地区。这让范玉峰忧心忡忡:没有电,没有监控,万一出事怎么办?
姚崇墓是省级保护区,他们守护的范园却是国家级保护区。
每个月150元的电费已经无法负担,而且,一年过去了,基层文职人员每月300元的补贴也打水漂了,全县有类似情况的文职人员还有好几名。
它们每一尊都长久地驻扎在荒山野岭之中,默默守护着许多圣贤的灵魂:范仲淹、范纯仁、姚崇、邵雍等等,另外还有伊尹、张说、李德裕、宋璟、周敦颐、文彦博、范纯友、范纯礼等等。
万安山承载着许多历史的印记和后人的记忆,如同泼墨的镇纸般沉重。
然而,如今荒凉、萧瑟、孤独已成为这些历史遗迹的常态。
身旁的守护者们几乎与世隔绝,随着时光流逝,他们常年守护着绿灯,慢慢成长为废墟边孤独沉默的树木。
范玉凤也像一棵树一样守护着范园,她常说范爷在天上的灵魂一直在守护着她和家人,所以她哪怕孤独、忧郁、痛苦,她也不能离开,也不会离开。
范玉峰愿担任范园导游
◎2 这里的生活艰难吗?
八年前的一个深秋的夜晚,洛阳市伊川县医院,范勤忠老人躺在移动床上,即将被推进手术室。他用颤抖的手抱着范玉凤,语无伦次地大喊着,双眼朦胧地望着女儿,仿佛有无限的期盼。
当时,范玉峰眼含热泪,左右为难:如果答应,他将在此度过一生,不能远行,不能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如果不答应,老父亲守护范花园二十多年,这是他临终前的遗愿,身边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托付。如果他真的说“不”,万一老人出事,他又如何安息?
想来想去,在最后一刻,她下定了决心,坚定地点点头,大声说道:“爸,我答应你,我一定会去照顾范园的!”老人的手一下子松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被推入了手术室。
范钦忠老头还是没能挺过这一关。
他们的家在范园附近的徐营村,村里的人大多姓范,世世代代守护着范仲淹的墓地。来到范钦忠老人家,纯属自愿。范玉峰遵从父亲的遗愿,在办完父亲的后事后,收拾好衣服,带着妻子搬进了范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他们在附近开辟了两亩地种蔬菜和红薯,家里仅有的几亩地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开支。为了增加收入,妻子白天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零工,晚上就回来陪范玉凤守着范花园。
范园虽然只占地约35亩,但珍宝众多,除了范仲淹和其母亲、二儿子春仁、三儿子春礼、四儿子春翠以及众多孙辈的墓葬外,还有大量石牌坊、石像、石羊、石马、石碑等地面遗迹。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不法之徒的目标。因此,范玉峰和朋友们每天都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于是,生活变得非常艰苦。因为离县城很远,上面没人愿意管范花园。范玉凤是个临时工,不在工资表上。虽然有办事员证,但每月的津贴少得可怜,从最初的100元,到每年发一次的两三百元,而且有的年份津贴都发不上来,她只好一次次地往县城跑。
她在园区内很久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直到去年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有一份“工作”不容易,所以大部分时间,范玉凤都保持着对有关方面的难处理解,能忍就忍,能不惹事就不惹事。最艰难的时候,老母亲拉着她的手说:“女儿,你走吧,不值得,我们辞职,到外面去找工作,你要是担心,我在这里帮你。”
看着母亲病怏怏的身躯,范玉凤摇了摇头。她说,她晚上经常会梦到一位白胡子老头笑眯眯地看着她,什么也没说,这让她想起了父亲被推入手术室前的眼神。
还有一次,她梦到一棵树,树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朵花,老人站在树下对她说:“女儿,你懂吗?这就是文化的缺失,以后你要多读书,多学习,把范家的精神传承下去。”
她想,这个老人就是她的祖先范仲淹,分明是在鼓励她。于是,她对母亲说:“妈,现在说这些有点晚了。我爸去世前可以走,但现在我在这里这么多年了,走不了了。我们以后都不要再提这些了。我哪儿也不去。”
范玉峰有两个孩子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已到了结婚年龄,但女方要求在县城有房有车,把范玉峰夫妇难住了;二儿子上高中,背诵了范仲淹的很多文章,字写得一手好字。放学后买了很多法律书,说将来上大学要学法律,多挣点钱让父母开心。
范玉凤哭了。她说,是范师父在无形中指引、祝福她的孩子,她这一生积累了这份美德,很值得,无论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不会放弃。正是在这个小花园里,她觉得自己和祖先有了“联系”,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祖先就会出现在她的梦里,给她指引方向。
范仲淹之墓
◎近千年历史的三藩花园如今已荒废
范园位于洛阳市东南15公里的伊川县彭坡乡徐营村附近,北靠万安山,南临曲河,东邻九龙山,西眺龙门山。“左有嵩山,右有伊水,山重水深,气聚风藏。”姚崇、范仲淹选择此处,是有道理的。
然而,近千年过去,如今的范园已是一片荒凉,仅存的石牌坊、石像、石马、石羊等寥寥无几,回廊、门楼低矮破败,赞贤碑也因年代久远、珍贵无比而被封存,只能隔着玻璃观赏。范墓前的庙宇也十分简陋,里面的范仲淹塑像虽然镀上了金箔,但还是显得有些破旧。
据知情人士透露,范园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是1958年,当时范园被夷为平地,以开垦荒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1994年,范园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从而成为河洛的景点,并得到最基本的保护。
但保护力度显然不够。有消息称,伊川县已将范园建设规划报国家文物部门审批,初步计划占地260余亩,修建范仲淹纪念馆、廉政博物馆、万人广场,并对范公墓进行修缮。但截至目前,尚无后续动向。
仅在范园前的广场上,2002年范氏后代范振国就斥资20万元修建了一座范仲淹的白色雕像。
我们看着它,它也看着我们。
本文刊登于2022年3月29日河南商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