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卢小军
1979年春,省、市文物部门的发掘报告也根据葫芦津墓组织了发掘计划。发掘结果竟然是北齐娄睿墓,首次证明了地方志的错误。该墓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王果村西南一公里处,西临汾河,东临玄翁山、太汾公路。
楼睿,鲜卑人,姓皮楼,简称楼。墓志铭称他是“泰安迪那可汗舒利”人。泰安县吉朔州原为北魏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辖于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从《北齐书·武成记》、《楼睿传》及出土墓志来看,其姑姑楼昭君是高欢的嫡妻,是北齐武明太后的侄子。自从跟随高欢“新都起义”后,先担任帐部都督。他镇压叛乱,收复赤关,为北齐立下军功,先后被封为东安王、司空、司徒、太尉。天同二年(566年),受封大司马统领全军。在位三年(567年),任太傅、太师。又任省侍郎、省侍郎。他成为了一位能“坐下论道”、“统帅朝政”的重臣。在东魏、北齐时期,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有幸成为异族亲戚,但他也沉迷于淫色,致富了家庭,滥杀无辜,载入史册。武平元年(570年)2月5日逝世,葬于此。
楼睿篡了规矩,把陵墓搞得宏大。墓室高大,夯实。虽已建成一千多年,但占地面积仍达400多平方米。底部东西长17.5米,南北深21米。太原王郭村北齐楼睿墓壁画长5米。墓顶呈拱形,高约六米。从发掘得知,他的墓道长约21.3米,呈斜坡状,南北走向,与北面的甬道相连。甬道长8.25米,后有青石墓门。墓为砖砌单室,平面呈方形,边长5.7米。四壁在2.8米高处开始向内折叠,形成四角菱形,高6.6米。墓西有棺床和腐烂的木棺、腐烂的尸体和随葬品,还有大量用于防腐处理的水银。经确认,这是楼锐与妻子“东安县杨先生”的合葬墓。楼睿墓虽屡遭破坏,但其随葬品数量却是已发掘的北齐墓葬中最多的。除已毁坏的外,经初步整理,尚有870余件,其中300余件放置在墓门外的甬道两侧和墓道上,大部分为陶俑,显示了墓葬的遗存。墓主生前地位显赫。据统计,有陶俑610件,陶牲畜42头,陶模型16件,瓷器76件,陶器13件,装饰品85件,其他类型15件,石刻17件,墓志铭1件,壁画71幅,约200多平方米。墓葬的形制、墓葬风格、随葬品等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