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臭名昭著的太监,相传他原是河北的一个痞子,喜欢赌博,因欠下赌债,无奈之下,他自愿进宫当太监。凭借他机智敏锐,善于看人表情,很快便得到上级提拔,并趁机结识了当时太子的乳母客氏,从此二人勾结起来,为非作歹,宫中不少人都惧怕他们,纷纷巴结他们。
图片来自网络
太子即位后,感激乳母客氏的养育之恩,始终听从乳母的话,魏忠贤也因此被提拔为主事太监,从此掌管朝廷奏章的发布,间接影响朝廷大事。
魏忠贤夫妇不仅在宫中无法无天,杀掉不听他们话的太监宫女,甚至杀掉皇帝的妃嫔,甚至还敢让皇后堕胎。因此遭到朝中许多正直官员的弹劾,主要是东林党。他们不断上书皇帝,痛斥魏忠贤及其党羽的诸多罪行。可惜皇帝无能,对魏忠贤等人的污蔑充耳不闻,导致朝政腐败,施政黑暗。魏忠贤非常痛恨东林党,于是便利用手下的东厂、锦衣卫等特务组织迫害忠臣,用尽各种手段,制造了许多冤狱,闹得天翻地覆,百姓避而远之,恨之入骨却不敢言。
魏忠贤还指使善于阿谀奉承的义子义孙,在全国各地为他修建了许多原本是百姓为清官所建的祠堂,并强迫百姓每年祭祀魏忠贤。一时间魏忠贤势力大到无可匹敌,人称“九千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连小孩子不听话,大人都会吓唬他们说魏忠贤来了,小孩子吓得都不敢哭。后来新皇帝即位,皇帝趁机将魏忠贤流放,他知道自己的事迹被揭发,便在途中上吊自杀。
魏忠贤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去世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天启皇帝突然去世,崇祯皇帝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仓皇继位。不过崇祯皇帝表面上却一脸淡定,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因此魏忠贤一党还在想着,自己能不能侥幸躲过一劫,继续得到崇祯皇帝的宠爱。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事态发展的很顺利,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一样,非常看重魏忠贤,毫不吝啬的赏赐他。这让魏忠贤一党有了希望,但是魏忠贤本人却按捺不住,去试探崇祯皇帝,说要辞去东厂督一职。崇祯皇帝也劝魏忠贤好好干。
其实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崇祯皇帝都看在眼里,又怎么可能容忍他呢?但是碍于魏忠贤的权势,崇祯皇帝为了自保,决定原地驻兵,稳住魏忠贤,才有了上面说的事情。后来崇祯皇帝又把矛头指向了魏忠贤的心腹崔承秀,趁着宦官一党内部矛盾,把崔承秀扳倒了。之后,钱恭胜又向崇祯皇帝弹劾魏忠贤,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崇祯皇帝让宦官们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出来。这时候魏忠贤已经坐不住了,天下都在批判他,是时候对魏忠贤出手了。于是崇祯皇帝就派魏忠贤去凤阳镇守皇陵。然而魏忠贤在途中却唤起了一群死兵,崇祯皇帝大怒,下令将魏忠贤抓获处死。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便自杀身亡。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下令将魏忠贤肢解,碎尸万段,骨灰撒落,再没有留下魏忠贤的踪迹。
魏忠贤墓
魏忠贤是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他了,所以魏忠贤的死并不好。
魏忠贤墓旁的画像
崇祯元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将魏忠贤流放到凤阳镇守皇陵,谁知魏忠贤还养了一批刺客?崇祯皇帝知道后大怒,再也无法容忍魏忠贤,便下令将魏忠贤抓获处死。魏忠贤知道自己这次是死定了,便在途中上吊自杀。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还下令将魏忠贤尸身分尸,将他的尸骨和骨灰撒掉。没有尸体和骨灰,魏忠贤自然就没有墓地,再加上魏忠贤作恶多端,也没人会为他修墓。
如今我们还能看到的西山碧云寺,是魏忠贤在世时亲手修建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死后竟然连尸骨无存,自然也就没有葬在这里。后来魏忠贤的宠臣们曾在这里为他修建了一座衣冠冢,不过这座衣冠冢在清康熙年间被毁,这大概也是魏忠贤本人恶行众多的原因吧。
后来,人们在山西碧云寺发现了一对“四合一”镇墓兽,经相关专家确认,是魏忠贤的遗物,大致是魏忠贤生前为自己修建的陵墓的装饰物,应该是康熙年间陵墓被毁后,留在这里的无用之物。但这对镇墓兽无论从样式还是从历史意义来说,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魏忠贤作恶多端,这只可以驱赶恶鬼怪兽的镇墓兽并不能保证他有好的下场。
评价魏忠贤
对于魏忠贤这位明末大太监的评价,历史界基本没有分歧。他迫害忠良,独霸朝野,无恶不作,让朝野上下对他恨之入骨,却不敢发声。魏忠贤在位的年代,是明朝最腐败、最黑暗的年代。总之,他是历史上彻头彻尾的恶人,几乎没有祸国殃民的典型。
后人对魏忠贤的研究
仔细想想,魏忠贤是一个字都不识丁的流氓,一个太监,却能把皇宫搞得乌烟瘴气,甚至敢于迫害宫中的妃嫔皇后,大批忠贤官员无缘无故被流放或杀害,冤狱四起。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让皇帝赐封“九千岁”的爵位,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上万人之下,人人都怕他的大官。他还让手下在全国各地为他修建了许多祠堂,强迫百姓祭拜他。他的势力在明朝已经成为一大派系,当时人们称之为宦官党。很多正直的人看不惯他,但在他权力的压力下,也不敢弹劾他。
但是魏忠贤知道,他的一切权力都是皇帝给的,只要皇帝信任他,他就有权力。所以他谁也不怕,只要讨好皇帝就行了。当时有大臣上书弹劾他,但他都阻止了。所以皇帝并不知道他的恶行,躲在宫中,闭目塞听,任由魏忠贤在外面为所欲为。究其原因,一是皇帝无能,二是听信谗言,最主要的是当时社会普遍觉得太监掀不起什么大浪。果然,皇帝死后,那些原本依附魏忠贤的人,都很快散去,魏忠贤也很快落得自缢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