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墓地官网

官方热线: 021-31423825

24小时热线:13671682876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31423825, 13671682876(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古代丧葬文化:从考古角度看古人的火葬文化,解读火葬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8-14 11 浏览: 74

火葬文化对联下联_火葬文化的来源_火葬文化

火葬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丧葬仪式。在火葬出现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沿袭着“安息”的传统丧葬观念。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土葬一直是中国人主要的丧葬方式。直到佛教传入中国,火葬等佛教观念才逐渐被部分民众接受。

但我国先秦时期,也有少数民族在人死后采用火葬形式,即把尸骨火化后直接放入陶罐内安葬。相关古籍文献中也有零星记述。《墨子·解葬下》记载:“秦之西,有义渠国,亲人死,聚柴焚之,熏之,谓之登下,即为孝子。”这说明在先秦时期,义渠国人把火葬长辈视为孝道的表现。

《荀子·大略》记载:“氐羌人为俘虏,不忧绑,忧不焚。”这段记载也说明,氐羌人死后必须火化,若不火化,则死后不得安息。通过文献中这些零星的记述,我们可以发现,文献中被火化的主要是羌人。

那么,火葬罐和羌族有关系吗?什么层次的人会使用火葬?火葬是否代表了该群体的某种文化内涵或信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火葬罐的讨论。

1. 火葬罐的发现

1945年,夏鼐先生在临洮寺瓦山发现了第一座寺瓦文化火葬瓮。火葬瓮是一种将尸骨焚烧后置于陶罐中的葬法。夏鼐先生认为它与羌族有一定联系。[1]此后,在临洮寺瓦山、临潭磨沟等地均发现了寺瓦文化火葬墓。(所列遗址均为科学发掘的、数量较多的寺瓦文化墓地,数量较少、不典型的遗址不予列入。)具体情况如下:

火葬文化_火葬文化对联下联_火葬文化的来源

1947年裴文中在锡瓦山发掘了一座锡瓦文化墓葬,为二次扰动墓葬。[2]其中一座为瓮形火葬墓,其余均为二次葬或直肢葬。

2008年至201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单位在临潭磨沟发掘了1000余座墓葬,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寺瓦文化墓葬。[3]寺瓦文化墓葬中,发现火葬墓10余座,其余为二次扰动墓和直肢葬。[4]

通过以上基本发现可以看出,火葬并非锡瓦文化的主要葬式,其葬式以直肢葬和二次扰动葬为主,火葬墓仅零星地分布在个别墓地中。且此类火葬瓮并不位于墓地的中心位置,许多火葬瓮主要埋葬在墓地的边缘,多分布在墓地的西北和东南边缘地区。

可见,锡瓦文化中的火葬瓮葬形式并非锡瓦人所采用和接受的主要葬型,在这个族群中是一种非常特殊和外来的存在。那么,采用火葬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与锡瓦人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且看下面的论述。

2. 使用火葬的人及其沟通方式

火葬文化对联下联_火葬文化的来源_火葬文化

李金山先生曾认为,进行火葬的主要是长老、巫师等群体,而且火葬的意义中含有诅咒或与神灵沟通的意思。[5]但在甘肃、青海地区,有一个名为加由文化的族群,其中曾发现一具被泥土包裹的红烧尸体,显然带有某种诅咒。这种火葬形式符合长老、巫师的身份吗?

这或许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从另一个角度看,长老、巫师一般都是与神灵沟通的中介,除了他们,还有谁能诅咒呢?因此,火葬属于巫师或长老阶层,蕴含着与神灵沟通、诅咒的含义。诚然,这还需要未来大量的补充证据和论证。但火葬墓数量少,分布广,且多位于墓地边缘,可见火葬墓不同于其他墓葬,应蕴含着重要的特殊含义。

火葬文化的来源_火葬文化对联下联_火葬文化

我们在观察火葬墓时,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细节,锡瓦文化的火葬瓮,瓮口处有石板覆盖,而放置火葬瓮的坑,也是用石板垒砌而成。这种葬法暗示,火葬瓮与石板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石板墓是外贝加尔湖南部、贝加尔湖沿岸以及蒙古国中东部地区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向西南的月牙形地带。[6]

这表明锡瓦文化火葬墓的一些建造形式可能与草原文化有某种联系。此外,在中亚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地区,发现了许多火葬瓮。该地区火葬的主要形式是将人骨在墓外火化,然后用水和牛奶清洗,捡起骨灰和大块骨头放入陶罐中,然后将瓮埋入墓中。[7]

石板墓与骨灰瓮的相似性,以及火葬墓石板的特征,表明锡瓦骨灰瓮可能受到中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琐罗亚斯德教是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草原地区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是祭坛、石头和火。

对于石、火等元素,我们在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宗日墓地中发现多处含有烧石和陶片的石圈,卡约文化大华中庄墓地中也发现多处含有烧石和陶片的祭祀石圈,这些元素与草原地区的一些地方有相似之处。

这些现象也为火葬指向了一定的方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模糊的启发。既然可能有这样的联系,那么拜火教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思想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3. 火节与众神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发现,锡瓦文化受到了琐罗亚斯德教等草原文化的影响。那么,锡瓦文化的火葬瓮究竟有何意义呢?《太平御览四夷录》记载:“庄子云:羌人死,焚之,散之。”[8]此外,黎族人民在除夕、端午节占卜时,也会焚香、烧金银纸,祭祀祖先和鬼神。[9]

火葬文化的来源_火葬文化_火葬文化对联下联

仫佬族把农历七月十四日定为鬼节,当晚祭祀祖先后,到郊外焚香烧纸钱、穿鬼衣、撒鬼饭,布施给游魂,以免他们伤害人。[10]

羌族神话“乱璧盗火”讲述了人类世界原本没有火,乱璧盗火来到人类世界的故事。两块白色石头相撞,产生了火花。[11] 羌族人死后,会举行祭祀。大多数死者会被火化。每个村庄都有火葬场,骨灰会被虔诚地埋葬。[12]

此外,印度的那加人死后杀鸡祭祀,然后抬出去火化。火化后,未烧毁的头骨被带回村落,放在陶罐里,连续三年摆在村子附近的路上。这期间,全村人聚餐时,就会给死者送上酒菜。他们相信,三年之后,死者的灵魂便可以在阴间自生自灭,不需要任何食物了。[13]这些材料都表明,人们对神鬼有一定的观念,火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保佑自己的安全,防止恶灵来害人。

此外,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经》中提到,该教的基本教义是善恶二元论。善与恶是世界的两个根本原则。善原则是真诚、善良、纯洁、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是光明和生命的源泉;恶原则是虚伪、邪恶、污秽、愚昧和毁灭的代表,是黑暗和死亡的根源。[14]

该教有火祭坛,并有专门的祭司进行崇拜。萨珊王朝阿尔达希尔二世在位时,银币上刻有“欧马兹德的崇拜者,神圣的阿尔达希尔,万王之王”的铭文,背面有琐罗亚斯德祭坛。胡斯劳一世在位时,银币背面的图案改为中央有祭坛,上面有圣火、星星、月亮和祭司。[15]

火葬文化对联下联_火葬文化_火葬文化的来源

这些都说明琐罗亚斯德教非常重视火,有圣火等宗教设施。根据古里多莱提先生的研究,现代吉尔吉斯人受到古代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16]吉尔吉斯人崇拜火,认为火是太阳在地球上的象征。他们认为木中有火,不以木为坐物。[17]可见,火是少数民族崇拜的对象,是保护他们安全的神。

四、结论

以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火葬瓮为例,介绍当时使用火葬的人们、信仰、风俗习惯。

尽管火葬主要是巫师、长老等具有特殊职能的人所采用的,但火葬主要代表的是对火的崇拜和对自己的祝福。同时,从火葬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可能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与外来民族进行各种交流。

最后,通过上面的诸多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火葬不仅是一种特殊化的丧葬习俗,更是两千多年前不同民族、不同民族和平共处、相互交流的物质体现!

参考

[1]夏鼐,《临洮寺瓦山发掘记》,《考古学报》,1949年第4期。

[2]裴文中,《甘肃史前考古报告》,载裴文中史前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

[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研究中心,《甘肃临浑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10期。

火葬文化的来源_火葬文化对联下联_火葬文化

[4]毛瑞林,《临潭磨沟遗址齐家文化墓地​​》,《大众考古》2013年第5期。

[5]李金山,《宗日火葬墓及相关问题探讨》,《考古》,2002年第11期。

[6]童恩正,《论我国东北至西南的月牙形文化传递带》,载《文物考古论文集——纪念文物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文物出版社,1987年。

[7] Elena E.Kuz, Mina.印度哲学报,2007:339。

[8]李昉等(宋),《太平御览·四夷》第794卷,中华书局,1960年。

[9]王学平,《中国黎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

[10]罗树新、陆以旭,《中国仫​​佬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11]陈淑玉,羌族文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12] 托伦斯牧师,《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中国西部的一个土著民族》,陈思慧译,美国圣经公会,成都,1920 年。

[13]王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14]袁文启,《阿维斯塔神话与琐罗亚斯德教哲学》,《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4期。

[15]夏鼐,《中国近来发现的波斯萨珊银币》,《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16]古丽多来提,《中国的丧葬习俗与琐罗亚斯德教遗产》,《喀什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7]别列克·索尔托诺耶夫著,《红色吉尔吉斯斯坦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31423825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1682876(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31423825

136716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