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墓地官网

官方热线: 021-31423825

24小时热线:13671682876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31423825, 13671682876(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走近南越王

发布时间:2024-06-11 18 浏览: 43

出土文物中包括古贝壳,为广州海洋文化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

赵佗墓_赵佗墓_赵佗墓

出土木简的渗井

赵佗墓_赵佗墓_赵佗墓

鸟瞰南越皇家园林遗址

赵佗墓_赵佗墓_赵佗墓

陈维翰挥手道:“这里保存着南越国以来五代遗迹。

赵佗墓_赵佗墓_赵佗墓

南岳宫月牙形石池底部,堆积着数百只龟的遗骸

赵佗墓_赵佗墓_赵佗墓

宫殿即将开放,工人们忙碌不已。

广州人对南越王的了解,大多是从位于解放北路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开始的,它是传说中的南越国第二任国王赵美的墓。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在南方建立的一个藩属国。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六年)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建国93年,共传赵佗、赵玫、赵英奇、赵兴、赵建德五位国王。

转眼间两千多年过去了,朝代更迭,世事沧桑,但南越国的一切并未消失。

赵佗墓_赵佗墓_赵佗墓

它就像一本埋在地下的大书。

要理解这本伟大的书,人们需要智慧、耐心,有时还需要运气。

广州考古工作者从未放弃努力,几十年来在广州及郊区发掘了数百座古墓葬和各类南越国遗址,为了解广州历史积累了大量实物资料。

拂去《大书》上厚厚的历史灰尘,我们终于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三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南越国。

浪漫南越:一本埋在地下的好书

开国君主赵佗

广州地处亚热带,自然环境优越,北依白云山、越秀山,珠江贯穿市区,河汊纵横,土地肥沃,四季常青。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广州的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生息繁衍。

他们是当时居住在南岭山脉和珠江流域的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南越人,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土地上,以渔猎、稻作为生,先民以双肩石器和冲压硬陶为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居住于木结构吊脚楼内,上层居住,下层饲养牲畜。

秦统一六国后,派兵统一岭南,岭南从此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阶段。

秦末汉初,南粤地区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赵佗,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岭南地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赵佗原是战国时期赵国真定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少年时跟随秦军作战英勇,在平定岭南的战役中立下了许多战功。被秦始皇任命为新设立的南海郡陇川县令。

秦始皇死后,中原燃起了反秦农民起义的火苗。当时南海郡太守(郡中最高军政首领)任雄病危,便紧急召赵佗到病榻前告诉他:因秦国暴政,天下疾苦,陈胜等最先起兵造反,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英雄人物相继起兵建国。番禺(南海郡县城)北依群山,南临大海,东西绵延万里,是岭南的核心地带,如今正是立国大计,南海郡衙门中无人可以接替我郡守的重任,特邀各位一起商议。 随后任雄便让人将已经写好的布告和太尉印章交给了赵佗。

任逍死后,赵佗接手南海卫。他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不辜负任逍的期望。他先是派出多路军队,切断了秦开新路,穿过岭北,阻断了中原起义蔓延到岭南的战乱。同时,他又派兵吞并桂林郡和象郡,整个岭南之地都在他的控制之下。“立国”的时刻到了:就在刘邦击败楚军、项羽在乌江自杀之后,刘邦准备在山东登基为汉高祖之前,赵佗率先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自封为南越王。

赵佗在国中推崇越人的生活方式,提倡汉越通婚,任用南越人的首领为国中重臣,改变了南越人强硬好斗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民族和睦团结,社会安定。此外,秦统一岭南后,南下的秦军留守岭南,商人、罪犯被流放到岭南与南越人“混杂”,带来了中原汉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促进了南越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

赵佗墓_赵佗墓_赵佗墓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74年),陆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他在给赵佗的诏书中说:“越人之俗,自相攻伐,昔秦将忠县人迁至南三郡,与越杂居。今天下诛秦,南海尉佗久居南方,治理之,甚为文明通达,忠县人不减,越人相攻之俗亦止,皆其功。”(《汉书·高祖记》)这段话虽然只有66个字,但却概括了从秦平定南越、秦入关岭​​南,到赵佗在南越立国的12年间,所发生的大事和社会进步。

高祖之后,吕后即位(公元前187-180年)。吕后一反高祖安抚南越的政策,实行“辨夷”政策,禁止南越海关、南越集市买卖金(铜)、铁农具,只许公畜输出南越,不许母畜输出,以抑制南越生产的发展。赵佗先是三次派人到长安谢罪,请求解除禁令,但未果。于是他借口是北方邻居长沙王作乱,攻打长沙,“败数郡而归”,并自称“南越武帝”,以表示反对吕后领导的汉朝中央政权。

于是韩越结仇,局势紧张。当时吕后已派大将率兵攻打南越。当时正值一年中最炎热时节,山林瘴气弥漫,汉军中病人骤然增多,不敢贸然越过武陵山,双方僵持了一年多。吕后死后,文帝即位,汉朝廷撤兵,赵佗趁机上书朝廷,与朝廷讲和。汉文帝纠正了吕后对待南越的做法,在即位之年再次派陆贾出使南越,恢复友好关系。赵佗也表示要除去“皇帝”的称号,但在给汉文帝的信中却说:“我统领东西南北数百城,万里,兵马百万余里。” 这话虽有些夸张,但也体现出南粤成立25年,具有一定的实力。

在南越国93年的历史中,赵佗统治岭南达67年之久。如果说南越国是岭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发展时期,那么赵佗统治时期则是南越国的开国时期,也是这个国家最强盛的时期。

陵墓在哪?

岭南濒临南海,都城番禺是岭南各类特产的集散地,宝物遍地。南越王在世时收藏了许多奇珍异宝供自己享用,死后带入墓中。赵佗墓最早的记载是晋代王范的《郊光春秋》记载。北宋郑雄在《番禺杂志》中说:“赵佗疑墓在县城东北二百步处。相传赵佗死后,墓中多处墓葬。下葬时,殡车从四门出来,墓地位置不详。”据说汉末曹操死后,疑墓有七十二处。如属实,可能就是从300年前的赵佗那里学来的。

赵佗一共活了106年。他死后300多年,正是三国时期。广州属于东吴孙氏政权管辖。吴王孙权听说南越王墓中埋藏着许多珍宝,便派大将陆羽带着数千步兵前往广州,不顾当时北方曹魏集团的险恶处境,对东吴虎视眈眈。他们打着官府的旗号,公然寻找南越王墓,地底下掘了三尺,在今天广州附近挖出了许多小山。古书记载,当时只挖出了南越第三任国王赵英奇的墓,“得玉印、金印、铜剑之类”。这个记载是否属实,已无可考证。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南越王赵兴与第五任王建德之间曾发生过争斗,赵兴被杀,而第五任王建德也在汉武帝伐南越时被俘被杀。这两位王均无墓葬。至于规模更大、埋葬更为隐秘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南越王墓葬,相关史书、地方志和笔记中均未见被盗的记载。

据北宋《太平广记》《崔嵬传》记载,崔嵬在仙人的指引下进入赵佗墓室,看到里面各种豪华陈设、奇珍异宝,还有东瓯王尧、闽越王乌珠等四个侍女,与赵佗同葬。赵佗称帝,将齐王田横之女田夫人赐给崔嵬为妃,还赠给他一颗西天阿拉伯国的夜明珠。崔嵬回到广州家中,从邻居们惊讶的神色中得知,他“三年前”就来过这一趟。

关于两代南越王墓的类似离奇故事还有很多,更显得神秘莫测,让人更加好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这本深藏地下的“大书”何时才能重见天日?

宫殿探索

在北京路与中山四路的交汇处,有一扇不起眼的红色大铁门。自2003年起,它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路过的人只能听到隐约的叮当声——这里就像一个建筑工地,但比一般的建筑工地安静得多。很少有人知道,大铁门后面隐藏着南越国宏伟的“宫殿”和小桥流水的“后花园”。如今,它们在考古学家的辛勤工作中逐渐被揭开——我们有幸成为在神秘的南越王宫向游客敞开大门之前进入“建筑工地”的参观者。

回忆往日的美好风景

陈伟汉是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自1995年“南越王府花园”遗址被发现那天起,他就亲眼见证了“南越王宫”和“王府花园”揭开面纱的过程。为了整理资料,他经常加班到深夜,但他说,巨大的考古成果带来的满足感远远超过工作带来的疲惫。“这些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宝藏,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震撼。”

站在地下四五米处,可见一个倒置水桶形的石砌大水池遗迹,一条蜿蜒曲折的狭长石渠从中蜿蜒而过。当年这条石渠将白云山上的水从位于其北面的面积四千多平方米的石蓄水池经“木暗渠”引入园中。清澈的泉水冲刷着池底密密麻麻的黑色鹅卵石,在急弯处修建的“水池”和“渠堤”中形成漩涡,蜿蜒一百八十多米后,又顺着园西侧的“木暗渠”流入珠江。碧波粼粼,可谓“来无影去无踪”。连今天的园林专家都忍不住惊叹,这套由南越国能工巧匠设计的沟渠结构,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完好如初。

还有更美的景色:运河东侧,有一大片月牙形的石池,这里发现的大量鱼、龟遗骸,表明它们曾在这条清澈的河水中悠然畅游。运河西侧有一座石桥,桥边铺有踏脚石。园内发现大量果核遗骸,表明这里曾长满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荔枝、桃树……昔日的王府花园北依越秀山,南临浩瀚的珠江,园内小桥流水、香林绿草、曲径回廊,映衬着远山近景,美不胜收,让人陶醉。“早在两千多年前,东方园林设计的精髓,在岭南就已运用得极为成熟和完美。”

陈维翰说,宫殿园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园林遗迹,是中国三大园林流派之一岭南园林的源头。过去认为中国最早的园林遗迹是唐代的曲江池(西安)和绛守居花园(山西),但比南越国的宫殿园林晚了一千多年。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出现于公元前六世纪,可惜被火烧毁而消失。欧洲最早的园林遗迹是公元2世纪在罗马建造的哈德良宫殿的柱廊花园,也比南越国的宫殿园林晚了二百多年。

在宫殿的发掘过程中,随处可见碎砖碎瓦,还有一段被火烧毁的弧形走廊的痕迹,平瓦、筒瓦、万岁瓦和灰烬成堆地堆放着,散落在地的铜钱有的已被烧结成块,数百只龟鳖的烧焦残骸堆积如山……

他们到底在躲避什么?据史料记载,南越国第四代和第五代君王在宫中发生内斗,杀死了汉使和太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五支军队南下,灭南越国。将军伏波和楼船攻打南越国都番禺。“黄昏时分,楼船击败越人,放火焚城……”(《史记·南越国志》)

大火肆虐,整座城市被烧得焦黑,这座宏伟的宫殿在惨烈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一瓦一砖,描绘秋日清朗

除了风景秀丽之外,南越王宫遗址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它就像一本无字的史书,忠实地记录了2000多年来广州各个历史时期连续不断的文化遗存,其中有秦、汉、晋……乃至民国时期的文物和器物。

陈伟汉站在南越王宫遗址“第二区域”。这个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区域,原本是一处儿童乐园的遗址,如今,遗址上方搭建着一座巨大的钢架棚子。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了近四年,致力于寻找南越王宫的基址。

现在,发掘工作基本结束。陈伟汉指着我们说:“那三十六座巨大的墩台,是南汉宫殿的遗物,它们支撑的宫殿,面积足有几千平方米!墩台中间的马路是唐代遗物,那些‘洒水器’——即从屋檐滴水的地面导流装置,是南越王宫的遗物……”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你会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脚下的这片土地,两千多年来,曾经有那么多人走过,留下了他们的痕迹——一块南越国的砖,一叶南汉的树叶,一枚唐代的“开元通宝”,一口宋代的水井,一栋明清的建筑……

这一带不仅是南越国、南汉国都城所在地,也是秦汉时期的南海郡、隋代的广州总督府、唐代的岭南道署、宋代的经略安抚使司、元代的广东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清的广东承宣政事司所在地。可以说,在广州2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这里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南越国的都城,到汉代的“岭南都会”,再到如今的华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广州的“心脏”地位始终未变。这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越王宫遗址比南越王墓遗址更有意义,后者只体现了一个人、一个王国的记忆,而前者则是一群人两千多年的记忆,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实在是太罕见了。”

在这个曾经记载历史的地方,将会出现一座历史博物馆。

“我们一直在思考,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子,才能最好地展现一个特定区域几代人的历史连续性?是不是应该做成一本书?从上到下一层层往下,一步步接近遥远的历史?还是应该做成科幻电影那样,按一个按钮,瞬间出现南越国的历史层;再按一个按钮,又出现南汉的历史层……”

听起来很梦幻,但又让人兴奋不已,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同样神奇的博物馆呢?

我们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31423825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1682876(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31423825

136716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