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虽然已经去世,但仍然以另一种方式生活。 小到角膜,大到心脏,都给另一个人重生的希望。
这就是人体器官(身体、组织)供体选择的意义。 3月24日,一场专门为人体器官捐献者举行的纪念活动在杭州钱江公墓举行。 与此同时,定位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公园的“向生命致敬”公园正式开工建设。 这意味着钱江公墓有一个专属的世界,安放着这些捐献者的灵魂,供他们的家人怀念。
16岁女孩死后捐献器官
五年后妈妈再次听到心跳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种延长生命价值的方式。
七年过去了,徐梦娴仍无法走出失去女儿的悲伤。
2012年,16岁的开明女孩徐玉文被诊断出患有脑胶质瘤。 为了给女儿治病,借了20万多元债务的徐梦贤四处求医,却没能挽回女儿的生命。 徐梦娴强忍悲痛,毅然无偿捐献女儿所有有用器官,使四位患者的生命重燃,两位盲人重见光明。 就在女儿去世一个月后,夫妻俩还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被誉为“最美家庭”。
很多人无法理解徐孟贤,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 尽管她被评为浙江省道德模范,尽管她上了央视,但仍然有人在背后说闲话。 “我女儿都做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不仅仅是帮助别人。” 单纯的徐梦娴没怎么上过学,但她却深深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2017年,徐梦娴听到一段录音,“嘭嘭嘭”,那是心跳的声音。 这是女儿在这个世界上的心跳声。 徐梦娴泪流满面,“我不后悔,我一点也不后悔自己的决定。知道这些器官活在另一个人身上,而且活得很好,我们就放心了。”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与内容无关。
我父亲没有等待捐献者,就捐出了自己的肝脏。
我儿子也正在考虑将来捐献器官。
每一次捐献人体器官(身体、组织)的背后,都有一个难以形容的故事。
32岁的小阮一直沉默在人群中,眼睛微红。 我的母亲已经不在了,我的父亲一年半前去世了。 作为独生子,他一个人承受了很多。 当卧床不起的父亲向他提起器官捐献时,他并不感到惊讶,而是表示支持。
我父亲不到60岁,患有尿毒症多年。 “他本人就是一个苦苦等待肾脏捐献者的人,找到合适的捐献者并不容易。无论等待多久、痛苦如何,只要有希望,他就不会放弃。”萧阮回忆道。 但惊喜总是让你措手不及。 父亲突然摔倒了,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了。
小阮永远记得父亲告诉他,一个原本等待捐献者的人最终会成为捐献者。 不要悲伤,不要后悔。
我父亲的肝脏被移植给了另一个陌生人。 萧阮没有询问,也不需要知道。 他说,能够帮助别人是父亲的遗愿,能够实现就很满足了。 我父亲的骨灰从来没有安葬在墓地,而是一直存放在杭州一家殡仪馆。 小阮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所以他考虑等“生命致敬”花园建成后,让父亲安葬在这里。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即使你已经去世了,你也应该是体面的。如果身体不完整,总是会让人不舒服。没关系,这个纪念园里到处都是像我父亲这样的人。没有人他们会指手画脚,这是值得尊重的。” 小阮表示,今后他也会考虑将有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