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江浙地区的语言特色与众不同,哀悼逝者时那种字正腔圆的表达方式,颇具越剧和锡剧的艺术魅力,甚至显得格外柔美,令人听了之后感慨万千,即便逝者与自己并无瓜葛,也会不由自主地增添几分思乡的哀愁。
哭灵的风格,的确与地域有关。
东北地区的哭灵妇女,其哀悼时往往带有哀婉凄切的曲调特色,就连通常让人联想到节庆喜庆的唢呐声,此时也变得高亢而凄凉,透出一种仿佛置身空旷中追思的意境。
同样动听,同样会让人感受到宇宙有尽头、人间有兴衰的凄凉空旷。
我牵着柴,在陌生的社区里反复绕行,最终寻到了西北方位的葬礼场所。
正好,我刚到,悼念活动就结束了,紧接着是燃放鞭炮,我担心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会吓着柴,于是牵着它迅速离开了。
这傻狗还以为我在带它玩儿,撒开四蹄开心地跑得飞快。
夜晚我向富贵母亲提及此事,若对富贵母亲不熟悉,可查阅《有机会我一定要跟你睡一觉!》一文,她表示她们处理丧葬事宜遵循特定习俗,出殡前一日,家族中的女性成员必须参与哭丧仪式
这比东北的标准严苛许多。东北那边,家有女儿,得由女儿哭丧;若无女儿,则由儿媳承担哭丧之责。哭灵是必须的,不然逝者来世会变成不会说话的人。
据闻南方地区或许存在相似习俗,并且可能更为繁复,不然怎会要求所有女性长辈都为逝者哀悼?
可是如果不会哭怎么办?我问富贵妈。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哭灵绝对是门技术活儿。
最关键的是要会掉眼泪。实际上,生活里很多人内心痛苦得厉害,只能无声无息地流泪,却发不出哭声来。
接下来需要边唱边落泪,要讲述逝者毕生的艰辛与付出,以及子孙后代的怀念与眷恋,而且毫无准备,堪称即兴表达。
又需痛哭,又得真情流露,往往一旦陷入此境,悼念者无法伪装,并非一定因为悼念者对逝者怀有极深情感,而是那种境况下,很难不联想到自己毕生的艰辛困顿,与诸多委屈苦楚,所以真正能哀悼之人,必定是痛不欲生,泪流满面。
哭腔要拿捏到位,这是基于前述技巧,倾注了发自内心的情绪,配合天籁般的旋律,甚至与生俱来的音色,能够让路人驻足拭泪,也能让毫不相干者感同身受而悲伤。
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哭灵,简直可以称为“艺术”。
——可是若不会哭呢?哦,不,是若不会哭灵呢?
那就请人哭,富贵妈说。
纳尼??
丧葬乐队都有替哭的,富贵妈说,八十块钱一哭。
倒不贵。我说。
不贵?富贵妈睁大眼睛问我,就哭个几分钟,八十块钱?不贵?
那实在不会哭怎么办啊,只能雇人哭了不是。我说。
从前我婆婆离世时,富贵妈曾提及,若是不愿哭泣可花费八十元聘请他人代劳,我觉得凭什么要支付八十元?哭过之后转过身去,一切如常,心中并非真的悲痛,仅是赚到了八十元。
所以我想去他的,我不花那八十块钱,我自己哭!富贵妈说。
你还会哭灵呐?我问她。
不会,反正我就哭了!
那可是一项需要技巧的工作,我说,还需要边哭边唱,而且哭声要悦耳动听,你真的能够做到吗?
富贵妈说对,唱着哭,我就往那一跪就开哭。
你咋哭的?
富贵妈话锋陡转,不由感叹,你含辛茹苦终其一生,将孩子们抚育成人啊,却未曾有过片刻安逸啊,怎么就撒手人寰了呢,留下我们这些孩子,连报答的缘分都错过了啊,你向来知书达理啊,无论何人登门,你都盛情款待啊,今日来了许多人前来吊唁啊,你怎对他们视若无睹啊~
唉,真要你婆婆出面主持大局,在座各位都会吓个半死。
她那样哭泣,哭过之后,旁人都说她没想到哭得这么动听,我们听了,心里难受极了。
你自己也是真哭了吧?我问。
是的,富贵妈妈表示,她跟婆婆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婆婆去世时年纪并不算高,她确实非常难过。哭泣的时候,眼泪不停地往下淌,流得到处都是,忙都来不及擦,这表明她真的深受感动。
下次有农村亲戚家的长辈去世了,我可以领你去探望,富贵妈补充道。
我不去,我说,还得随礼。
不可以,富贵妈妈认为,没有任何讲究,如今家里亲戚的长辈大多都到了七八十岁的年纪,前些日子我那位九十多岁的舅舅离世,我丈夫还带回了两个盘子,这两个盘子是专门给小孩子使用的,可以沾染到老人长命百岁的好运。
确实如此,在北方地区亦是如此,年过八九十岁离世被视为高寿,属于值得庆贺的喜事,就连供奉的祭品都会被人争抢,希望能沾染些寿星的长寿之气。
现所知活得最久的人,是糖爸的外婆,她诞生于一九一七年,新年过后,她已满105虚岁。
祝她老人家长寿再长寿,使把劲儿,活到110。
不可思议的是,我自幼时起面对这类情境就毫无畏惧,也从未觉得有何不妥,无论是在路上行经还是无意间遇见,即便仅仅听闻送葬队伍的车辆驶过,我总会暗自念诵“南无地藏王菩萨,愿您安息往生”。
因为我外公外婆在我家离世并举行过丧事,我对东北的这套仪式相当熟悉。
我的家乡辽阳,殡葬方式已经更新了,现在规定必须去殡仪馆处理,不允许在家中操办了。
去哪里又能怎样,毕竟当时一无所知,只有把这一辈子过得舒心过得尽兴才是实在的。
早安,各位。
姑小
苏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