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授予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汉寿亭”的侯位,还是汉“寿亭”的侯位?关羽获得汉寿亭侯的封号,这个“汉”字,并非指汉王朝的那个“汉”。
唐代诗人中,李贺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属于李唐皇室,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的子孙,然而却命运多舛,又因为父亲名字叫“晋肃”,“晋”与“进”谐音,被人忌讳,尽管才华出众,却无法参加进士考试,承受了巨大打击,因此他创作的诗歌大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内心的忧愁。李贺的文学创作构思奇特,惯常借助神话故事来寄寓现实感慨,因此后世常称他为“鬼才”、“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作品之中,精彩语句层出不穷,诸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都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李贺另外创作了一组诗篇《南园十三首》,在这组作品中,第五首诗最为突出,表达了诗人对于崇高志向和远大理想的向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李贺的诗作在作品中属于难得的雄浑之作,诗里描绘得十分威严,读过后更是令人情绪激昂。尽管受限于父亲姓名的缘故,他无法参与科举考试,然而,内心深处仍旧怀揣着成就事业的宏伟志向。
古代时,成为将军并受封侯爵,是众多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渴望达成的目标。例如东汉末年,天下英雄纷纷角逐,众多人士投身沙场,力求建立功勋。人们熟知的关羽,就曾被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赐予“汉寿亭侯”的爵位。建安五年,关羽曾被曹操擒获,同年曹操与袁绍在白马交战,在随后的战斗里关羽目睹颜良的将旗,立刻骑马突进,在敌军重重包围中斩下颜良首级,凯旋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够抵挡,白马之围因此解除。后来曹操向朝廷上奏推荐关羽,请求封其为“汉寿亭侯”,汉献帝也准许了,从此关羽便拥有了这个爵位。
身居高位,名望显赫,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获得侯爵,也是极大的荣誉。因此,关羽在向人介绍自己时,经常提及“我便是汉寿亭侯”。那么,关羽所拥有的“汉寿亭侯”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地位呢?
此处的爵位,指的是古代帝王对皇亲国戚及有功之臣的册封。周朝时期设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这些爵位均可世代相传永不断绝,受封的土地称为封国,在封国范围内拥有行政统治权。各个诸侯国内部,还设有卿、大夫、士等爵位,像楚国那样也设有执圭、执帛等爵位。卿、大夫拥有封地,对封地可以实施管理,但需听从诸侯的指令。这些爵位确确实实属于公侯等级,具备相应的职责、权力、封地和臣民。
后代各个朝代同样设有等级名分,尽管叫法相似,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级名分逐渐演变成一种身份象征,不再附带领地和部属了。
秦朝从秦国商鞅推行变法开始,建立了二十个等级的爵位制度,用来奖励军功获得者:第一级是公士,第二级是上造,第三级是簪袅,第四级是不更,第五级是五大夫,第六级是官大夫,第七级是公大夫,第八级是公乘,第九级是五大夫,第十级是左庶长,第十一级是右庶长,第十二级是左更,第十三级是中更,第十四级是右更,第十五级是少上造,第十六级是大上造,第十七级是驷车庶长,第十八级是大庶长,第十九级是关内侯,第二十级是彻侯。彻侯可以凭借一个县作为封地,并且能够自行任命封地内的官员;关内侯拥有封地和封户,但只能收取租税;大庶长以下到第十八级,都有固定的年俸。每逢作战,每斩杀一个敌人,就能获得一级爵位。
关于授封爵位,汉朝遵循秦朝的制度。西汉初期,继续使用秦朝的二十级爵位,并且增设了王爵。获得王爵封号的,都是与刘邦一同创业的功勋卓著的伙伴,他们各自掌控着拥有封地的区域。然而,这些人最终都被消灭干净。接着,刘邦制定了异姓人士不能被封为王的规定,王爵的爵位只允许刘氏皇族成员拥有。
西汉初期广封有功之人,获得列侯爵位的一百四十三位,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讳,将彻侯改称为列侯,这些列侯的封地被称为侯国,其中大的侯国人口达数万户,小的则仅有五百户。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筹集军费,他下令允许出售二十等爵位(不包括关内侯),甚至爵位本身也可以交易,这一举措使得二十等爵位被人轻视。
东汉的侯爵制度与西汉基本相同,只是侯国的规模要小一些,大的侯国不超过四个县,小的甚至只有一个亭,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和关内侯之下设立了名号侯,分为十八级,关中侯为十七级,关外侯为十六级,五大夫侯为十五级,这些封号是用当时蜀、吴两国所管辖的城邑名称来命名的,获得封爵的人无法收取租税,开启了后世虚封的先河,关羽受封的“汉寿亭侯”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利益的虚封。
根据《华阳国志》所述,蜀汉的爵位等级在县侯之下依次为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由此可知亭侯和都亭侯属于低级列侯。关羽身为蜀汉将领,其“汉寿亭侯”的封号却是曹操授予的。因此,对于“汉寿亭侯”这一爵位的含义,人们常常产生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指“汉朝”的“寿亭”侯,也有人认为是指“汉寿亭”这个地方的侯爵。
那个关羽的“汉寿亭侯”,究竟是“汉”朝封的“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呢?要弄清楚这个,可以参考一下关羽同辈的亭侯们。
例如,刘备作为关羽的上司,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被曹操上表授予镇东将军的职位,并且被赐予宜城亭侯的爵位。又如,郭嘉是曹操麾下能与诸葛亮相媲美的杰出谋士,他原本是袁绍麾下的一员,后来投奔曹操,官职一路升迁至军师祭酒,同时被封为洧阳亭侯。此外,乐进在曹魏阵营中被封为广昌亭侯,于禁则被封为益寿亭侯。由此可见,亭侯代表一种等级,刘备的宜城、郭嘉的洧阳、乐进的广昌、于禁的益寿,都是封赏的食邑属地。与此相似,关羽的“汉寿亭侯”中的“汉寿”,和于禁的“益寿亭侯”里的“益寿”,都属于食邑的名称。
因此,关羽的“汉寿亭侯”这一名号,准确的说法是“汉寿”亭侯,而不是“汉”寿亭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