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观看《三国演义》时,最受人们敬仰的英雄人物,首推关羽关云长。刘备创建基业之初,关羽便追随左右,始终忠诚不渝,堪称“忠义”的典范。关羽辞世之后,在汉朝逐渐被赋予神性色彩,被百姓尊称为"关公"。历代官府多有加封,清朝时被尊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地位崇高,与“文圣”孔子并列同尊。
讲述关公事迹的人,必定会在他的名号前冠以“汉寿亭侯”这几个字。
那么,有个疑问,你清楚“汉寿亭侯”是什么等级的封号,大致等同好几位官员,可以享有哪些优待?且听老黄慢慢为你讲解。
古代时期,凡是有点血性的男子,都会树立起成就功勋、获得爵位官职的志向。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喊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这个口号极具感染力,因此能够迅速吸引众多响应者。
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达官显贵们确实血统纯正,当时的爵位只授予皇室成员以及拥有贵族背景的人,寻常市井小民根本无法获得这样的荣誉。
2/当年万里觅封侯
爵位也被称作封爵或世爵,是古代皇族和贵族的身份标识,体现地位高低和权力大小。夏商周时代设立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都有实际利益。获得爵位者可以世袭,并且拥有实际封地。这些封地被称为国,在封地内拥有统治权。在诸侯国内部,还设有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国家则设有执圭执帛等爵位。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战国时代,众多诸侯纷纷取消卿大夫的封地制度,转而推行郡县制度,由此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贵族等级,诸如通侯、君之类的爵位。这些新设的等级拥有大小不一的食邑,但都不允许世代相传。
秦朝时期,爵位授予的方式和作用发生了转变,他们采用了商鞅改革时确立的从公士到彻侯(汉朝时因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名字,将彻侯改称为列侯)的二十级爵位体系,这一体系专门用来表彰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军人,极大地提升了士兵们的战斗热情。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封赏制度,陈胜和吴广才喊出了“王侯将相难道天生的就有贵贱吗”的反抗宣言。
不过依照秦朝的制度,只有彻侯这类封君才能获得享用一县封地的特权,其余各类爵位获得者仅能领取相当于官员俸禄的金钱,其待遇与普通公务员领取薪资相似。
汉朝时期,时代进程又为爵位制度留下新的历史痕迹。西汉朝代,在承袭秦朝二十等爵体系的基础上,特别设立了王爵等级。王爵的创设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它源于刘邦的战友们,为了让他们更坚定地效忠于刘氏皇族,专门制定的最高阶位的荣誉。楚汉相争期间,刘邦迅速册封众多异姓诸侯:梁地诸侯彭越、楚地诸侯韩信、赵地诸侯张耳、淮南诸侯英布、燕地诸侯臧荼、长沙诸侯吴芮、燕地诸侯卢绾、韩地诸侯信……这些人或立下赫赫战功,或拥有独立封地与私人军队,成为刘邦必须倚重的势力。然而,天下太平之后,这些异姓诸侯陆续被刘邦和吕后用谋略铲除,唯独长沙诸侯吴芮因地处偏远而得以保全。从那以后,只有皇室成员才能获得王爵,异姓之人不再被册封为王,这个原则被历代的封建政权普遍采纳,当然,存在特例,像清朝初年吴三桂等人的封王情况,需要单独讨论。
王不册封异姓之人,但侯爵还是有机会获得的,西汉初期大肆封赏功臣,受封为列侯(因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将彻侯改称为列侯)的人数高达一百四十三位,列侯的封地称为侯国,侯国中,大的拥有数万户人口,小的则仅有五百户人口,您看,侯爵中地位最高的便是“万户侯”,在封建社会,这堪称普通男性所能企及的最高理想。
3/粪土当年万户侯
就是这样的殊荣,随着时代的变迁,还有人对它不屑一顾。
1925年,毛主席就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好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概啊!
4/吾汉寿亭侯关某
现在不谈别的,稍后还要谈谈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这件事,关羽的爵位名义上是汉献帝封的,实际上应该是曹操给的,关羽早年跟随刘备四处奔波,曾被曹操困住,走投无路时,关羽和张辽立下约定,投降汉朝却不投降曹操,曹操对此毫不在意,只说了一句:“我是汉朝的宰相,汉朝就是我,这样是可以接受的。”
经曹操推荐,汉献帝任命关羽担任偏将军职务。紧接着关羽骑快马斩杀了颜良,曹操立即上表朝廷,请求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并制作好官印送交关公。当关羽斩杀河北名将文丑时,许多河北军士竟然不清楚关羽的底细,私下议论道:“这次又是那个红脸长须的将军斩了文丑。”这时刘备才注意到迎风招展的大旗,旗上清晰地写着“汉寿亭侯关云长”的名字。
从外表看,关羽对那官位并不在意。当关羽得知刘备的藏身地点后,一方面派人给曹操递送书信,另一方面将曹操多次赠予的金银财宝封存起来,同时把汉寿亭侯的印章挂在厅堂之上,然后立刻离开了。
事实上,关羽对此颇为在意。当他路过洛阳时,太守韩福明明认出是关羽,却故意询问“你是谁”,关羽立刻欠身回应:“我是汉寿亭侯关某,请求借道经过。”在黄河渡口,秦琪同样明知是关羽,还是问道“来者是谁”,关羽再次回答:“汉寿亭侯关某。”
汉寿亭侯的等级如何呢?可能你会觉得难以置信,它其实是个极其微末的封号了,大致可以类比于当今的荣誉村长之类。之所以如此评价,是由于在东汉末期,那些承袭了众多朝代的爵位体系也出现了变动。
东汉的侯爵制度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不过侯国的面积逐渐缩小,大的侯国最多只有四个县,小的侯国仅能享用一个亭的赋税。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和关内侯之下设立了名号侯,分为十八级,关中侯为十七级,关外侯为十六级,五大夫侯为十五级,这些封号是用当时蜀、吴两国所管辖的城邑名称来授予的。获得这些爵位的人无法实际收取租税,仅是一种荣誉性的头衔,为后来的虚封制度开了先河。
曹操授予关羽的“汉寿亭侯”名号,实际上并非实质性的爵位。这种仅涉及一个亭级封号的荣誉,其价值相当有限。要知道,古代的亭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地位十分卑微。例如,刘邦早年担任过亭长,正因如此,史书才记载他出身平民。
5/亭是个什么玩艺?
那么,亭是个什么单位呢?
依照秦朝制度规定,每十里构成一个亭,每十个亭组成一个乡。里的范围相当于自然村落,亭的范围则对应行政村落。以“汉寿亭侯”关羽为例,若以当代视角审视,他实质上是汉寿村一位享有声望的村中领袖。
审视紧接着的西晋时期,便能更直观地了解亭侯在当时官场中的层级了:西晋的等级制度极为复杂,包含了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以及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等总共十八等。其中乡侯往下,不再设有食邑。
简而言之,汉寿亭侯只是曹操笼络关羽的一种策略。“册封侯爵”,对曹操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官渡一役,袁绍的将领张邰和高览归顺曹操,曹操便任命张邰为偏将军兼都亭侯,让高览担任偏将军并封为东莱侯。徐州战役期间,曹操将投降的张辽提拔为中郎将,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在攻占荆州之前,蔡瑁和张允背叛了他们的君主,曹操立刻将蔡瑁升为镇南侯并任命为水军总指挥,将张允封为助顺侯担任水军副总指挥。荆州到手之后,又任命蒯越担任江陵郡的长官兼樊城侯,傅巽、王粲等人也都被封为关内侯。文聘拒绝服从调动,当着曹操的面表达了自己的忠诚,结果被封为江夏郡的长官,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关于冀州战役,吕旷、吕翔、马延、张顗、焦触、张南这些人等,只要表示顺从,就能够获得封赏。
由此可见,“侯”在东汉末年该是多泛滥的玩意啊!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样的侯爷,不当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