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目睹新生儿诞生之际,军力围守产房,一位将军亲自镇守的场景吗?诚然,这样的情况并非空穴来风。而这个新生儿的背景,更是非同寻常。
在孔德成成为孔子第七十七代裔孙之前,他已然成为了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孔德成的生父孔令贻的正室未能生育,不幸在年轻时就因病去世,而他的侧室亦未能给他带来子嗣,一直未能怀孕,直到续娶妻子才得以有子,然而,这个孩子却早早地夭折了。
孔令贻中年尚未有子嗣,无奈之下,只得另寻他法,将续弦所带的贴身丫鬟王宝翠纳为侧室。众人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降临,然而孔令贻却不幸病重垂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孔令贻留下了口头的遗言,其内容大致为:如果他的妾室生下的是男孩,那么这个男孩将成为衍圣公。
产子之日,产房之外喧嚣不绝,北洋政府派遣的军队已布防围守,府内各处均设有岗哨,甚至还有一位将军级别的军官在内宅门前镇守。此举旨在确保孔令贻之子衍圣公爵位的继承井然有序,毫无虚假;同时,他们亦忧虑王宝翠分娩后可能出现的“狸猫换太子”事件,若她生女却被替换为男婴,他们绝不容许此类事情发生。
王宝翠躺在床上,痛苦得翻来覆去,有人提议把孔庙的正门彻底敞开,为了这位“小公爷”,他们最终决定开启了通常只在皇帝巡视和祭孔大典时才开放的曲阜城正南门!
在众人的期待中,小公爷出世了。
孔府上下洋溢着喜悦,曲阜城亦因这喜讯而动荡不已,孔府各分支以及与孔府关系密切的富裕家族竞相燃放鞭炮以示庆祝,而北洋政府驻曲阜的军队亦在城内鸣响礼炮十三声,一时间,整个城市鞭炮声此起彼伏。
孔德成出生满一百天时,国民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发布命令:
民国九年四月二十日大总统令:
孔德成袭封为衍圣公。
孔德成成为历代衍圣公里面承袭封爵年纪最小的一位。
遗憾的是,孔德成的亲生母亲王宝翠在他诞生的第十七日不幸离世,其真实死因是遭受继室毒害,然而继室对外却声称王氏因产后受风导致病情恶化,治疗无果而终。
孔德成在五岁那年就担任了“阙里孔氏私立明德中学”的校长一职,而到了八岁那年,他更是开始负责修订孔氏宗族的大谱。这样的成就,若放在现今社会,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1935年,蒋介石作出决定,将孔德成的衍圣公爵称号更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赋予其特任官的待遇。这一待遇在当时中央官员中达到了最高级别。
孔德成即将步入适婚之年,对其婚姻伴侣的选择自是备受关注。他的配偶名为孙琪芳,出自世代传承的书香门第,系清朝礼部尚书孙家鼐的孙女。孙家鼐曾担任皇帝的读书老师。
婚礼的举办,是在孔家和孙家两家经过反复深思熟虑之后确定的,他们选择了既传统又现代的结合方式。新娘身着新式的礼服,脚踩拖地长裙和高跟鞋,这些服饰都是在北平精心定制的,而新郎则身着传统的长袍马褂。在仪式上,双方都遵循了跪拜的礼节。
孙家将嫁妆从北京运往曲阜,直至婚礼前一天才全部送达。孙家原本计划再赠送一套完整的西式家具,但孔家考虑到路途遥远,运输颇为困难,因此希望取消这一安排,最终孙家也同意了。
婚礼举行之日,众多国民党高级官员均受邀出席。蒋介石本拟亲临曲阜,然而婚礼前四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将军拘押,曲阜方面对此事一无所知,亦未收到蒋介石不参加婚礼的任何通知。因此,婚礼当天,众人因等待蒋介石的到来,仪式迟迟未能开始。临近午后两点,国民党兖州驻军第七十二师师长孙桐萱抵达孔府,告知众人无需再等候蒋介石,婚礼便随即展开。
蒋介石、孔祥熙以及国民党中央党部等均献上了喜礼,连日本驻华大使和众多外籍人士亦赠送了礼物。来宾众多,场面热闹非凡,从早餐时分直至午夜十二点,欢庆活动未曾间断。
孔德成与妻子在婚宴之后,常常携手出游,那时孔府已拥有一辆德国制造的轿车。他们外出时,鲜少携带随从,偶尔购置些零星物品,便亲自携带回家。
从结婚到抗战前夕前往重庆,他们一直都居住在孔府。
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日本方面便急速派遣人员前往曲阜展开行动,意图将孔德纳入其服务之中,然而孔德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提议。
1937年,孙桐萱接到蒋介石的紧急电报,指示孔德成必须从曲阜启程前往重庆,且必须在当夜凌晨两点准时出发。
孔德成不打算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勉强求生,他更不愿意投身于日本侵略者的麾下。然而,形势的突变让人始料未及,为了投身抗日事业,孔德成毅然决然选择告别故土。
在离开之前,孔德成匆忙对家中事务进行了安排:他委托本家叔叔孔令煜暂代奉祀官一职,并规定每月由孔府支付他60元薪金。数日后,日军侵占了曲阜,一百二十名日军士兵占领了孔府大院。
孔德成此次从曲阜远行,一别竟是十年之久。待他与妻子孙琪芳再度返回曲阜,时值1947年,然而停留未久,便又被迫告别,而且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多年之后,孔德墉回忆起孔德成在1937年离别的情景,感慨地说:“回望过往,蒋介石此举实乃一桩美事。若孔德成不幸落入日本人手中,其结局恐怕难以预料,至少他会被掳往日本,沦为有名无实的‘伪圣人’。”
后来,应国民党当局的要求,孔德成迁往台岛。
1948年3月29日,孔德成被任命为民国国民大会的代表。他在这职位上一干就是四十余年,直至1991年5月16日,他方才正式离职。
国民党内部部分高层人士曾发起募捐活动,旨在修缮孔庙,然而孔德成对此并无太多兴趣,他曾对周围的人表示:“这分明是利用我的先祖的名号来敛财!”
1949年4月,依据国民政府的部署,孔德成在台湾岛上重建了台北家庙,并积极推广儒学。自1955年开始,孔德成在台湾大学中文系担任兼职教授,直至2008年初因病停教。可以说,孔德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传授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