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墓地官网

官方热线: 021-31423825

24小时热线:13671682876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31423825, 13671682876(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新书推荐丨《考古与科技史》

发布时间:2024-11-29 11 浏览: 4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年 8 月

【关于作者】

夏鼐,1910-1985,出生于浙江温州。著名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学、埃及学奠基人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系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德国考古学会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史考古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中东及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介绍】

本书收录了夏奈关于科技史和考古史的16篇文章,其中插图100多幅。最初由作者本人整理,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研究员补充。本书结合新的考古资料,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某些问题,内容涵盖天文学史、数学史、纺织史、冶金史等各个方面。它不仅利用了考古新发现,还引用了许多文献资料来核对和说明我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一些辉煌成就。也纠正了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些错误说法,让我们思考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做出的重要贡献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所附图片,除了考古文物的实景照片外,还包括作者绘制的许多精美的示意图,如还原纺织品的图案、模拟古代工具和器物的工作原理等。 、图解古代天文知识等。本书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既可供研究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者、考古文物工作者和普通历史学家参考,也可作为学生及其他公众读者的科普读物。

【目录】

考古与科技史——我国近期与科技史相关的考古新发现………………………………1

中国考古学与中国科技史………………………………………………………………………………………………………………………………………………………………………………………………………………………………………………………………………………………………………………………………………………………………………………28

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旗、锦、绣……………………………………37

我国古代蚕、桑、丝、丝的历史……………………………………………………………………91

吐鲁番新发现古丝绸……………………………………………………………………125

汉唐丝绸与丝绸之路…………………………………………………………………………………………138

洛阳西汉壁画墓群星图…………………………………………………………………………………………………………………………………………………………………………………………………………………………………………………………………………………………………………………………………………………………………………………………155

从宣化辽墓星图论二十八星座和十二生肖…………………………………………176

敦煌星图另一手稿——《敦煌星图B》………………………………………… 216

《河北藁城太西村商代遗址》后记……………………………………………………………………234

湖北铜绿山铜矿……………………………………………………………………………………236

锦州墓出土金属楣的重新鉴定……………………………………………………258

我国出土肉红玉髓珠………………………………………………………………272

沈括与考古……………………………………………………………………………………283

《梦溪笔谈》于浩的《木经》……………………………………………………………………307

远安西王遗址与阿拉伯数码魔方……………………………………………………………………318

第一版后记………………………………………………………………………………………………………………331

附录夏鼐先生对中国科技史的考古研究……………………………… 杨红/334

【顺序】

夏奈《考古与科技史》转载序言

我深感荣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淼先生请我为夏鼐先生即将重印的《考古与科技史》写序。当我读研究生时,我读过夏鼐先生的著作,特别是他对古墓壁画星图和二十八星座的研究。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从事中国古代星空的研究。 。现在我有机会重读夏奈先生的作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该书初版于1979年,当年被评选为第一批全国优秀科技史著作之一,影响了一代科技史学家。当我读研究生时,我接受了四位中外导师的指导,他们都向我提到了夏奈先生。夏奈先生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其崇高的人。现在让我为他的书写序,我感到非常害怕。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太浅薄,无法欣赏夏奈先生的学术品格,所以只能借此机会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达到了高潮。当时,我师辈的科学史学家正在策划和实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大型专着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天文学史》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国》等,涉及天文史。 、数学史、冶金史、陶瓷史、纺织史、度量衡史、农业史、医学史等领域。某种程度上,他们受到了英国学者李约瑟的启发:既然外国学者能写出浩如烟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书名是“and in China”,意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那么我们中国的学者为什么不能书写自己文明的科技史呢?纵观此后几十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成果,确实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李约瑟的成果。最突出的方面是历史科技资料的发掘、整理和解读,其中最突出的是新的考古文物和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夏鼐先生为建立中国考古学与科技史的联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阅读老一辈科技史学家的著作时,总能感受到夏鼐先生著作的影响。

《考古学与科技史》第一版收录了夏鼐先生的论文10篇。第一篇题为《考古与科技史——我国科技史上近期考古新发现》,内容涵盖天文历法、数学与度量衡、地球科学、水利工程与交通、纺织、陶瓷冶金、农业。科学的七个方面,以其广阔的视野、精巧的方法、严谨的论证,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明中科学技术的维度,证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影响。这是一本令人兴奋和激动人心的读物。接下来的章节更是精彩纷呈,新论点层出不穷。

第二部分“沈括与考古学”,一方面介绍沈括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另一方面介绍沈括对考古学的贡献。史料丰富,论据全面。尤其是对沈括政治经历与科技考古研究活动的结合考察,可以说激发了科技社会史新的研究思路。我在美国留学时,我的导师西文先生在吉利斯皮主编的《科学家传记辞典》中为“沈括”写了一个词条。这是一部关于沈括的重要传记,其中引用了夏括的话。奈先生的这篇论文。

接下来是两篇关于星图的论文。其中《从宣化辽墓星图论二十八星座与十二生肖》不仅介绍了当时宣化辽墓壁画中发现的一张星图,还详细论述了二十八星座及其起源问题,以及十二生肖的介绍,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天文历史背景。解读宣化辽墓星图。其中,关于二十八星起源的讨论,综合了各流派的观点,绘制了星图。它从二十八星的天文特征推断出它的年龄,对于今天研究二十八星的起源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篇文章是《洛阳西汉壁画墓星图》,介绍了1957年在河南洛阳西汉壁画墓中发现的星图,对全部12幅星图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绘制了结论。重要的结论是,认为这张星象图并不是用12星座来代表十二时辰,也不是象征十二时辰,而更像是从《史记·天官书》中描述的“五宫”系统中选取了几个星官代表着整个星空。夏鼐先生的这些结论至今仍然成立。

接下来的六篇论文包括一篇关于阿拉伯数字幻方的论文,三篇关于古代丝绸和纺织品的论文,一篇关于冶金考古学的论文,最后一篇关于汉墓出土的蚀刻石髓珠的论文。这些论文通过对铁板、丝织品、金属、玉器等实物遗存的介绍和分析,展示了中国古代丝绸、冶金等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家发现的装饰品。和贸易关系。内容丰富,观点独特,发人深省,读者可以自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阅读夏奈先生的作品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你得到的是灵感、美丽和想象力。

新一期由王世民先生主持。除原有10篇文章外,又增加了夏鼐先生的6篇文章,分别是《中国考古与中国科技史》、《汉唐丝绸与丝绸之路》、《又一手稿》敦煌星图 - 《敦煌星图第二册》、《河北省藁城太西村商代遗址后记》、《湖北铜炉山青铜矿》、 《梦溪笔谈》《木经》中的于浩。它们与《考古与科技史》的主题和内容密切相关。他们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考古学与科技史在研究方法和材料使用上的相互支持,而且在古代星图和冶金史的研究中提供了具体的实例。研究较深入,有的章节虽短,但观点明确、证据确凿、论据有力。可以说是考古学与科学史相结合的一个例子。新版将原10篇文章和新增的6篇文章合并并排列在一起,总体体现了本书的主题,章节安排合理。

夏鼐先生的《考古学与科技史》虽然是四十多年前出版的,但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时代感。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套将科技史与考古学相结合来研究古代文明的方法。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迅速。大量遗址的发掘、大量实物的出土,使我们能够基于以实物为主的“物质文化”来探索中国古代科技和文明。比如,就天文学和考古而言,我亲自参与了陶寺遗址史前观测站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也从夏奈先生的作品中得到了启发。如今科技考古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包括冶金考古、陶瓷考古、植物考古、残渣分析、同位素分析等等。夏鼐先生是我国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重要先驱。在他的领导下,考古研究所于1965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碳十四测年实验室,为推动我国科技考古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我看来,是夏鼐先生为我们科学技术史与考古学最初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我自然没有资格评价夏奈先生的学识和行为。但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读了《夏奈日记》,他的学术经历令人敬佩。我看到他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读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书。阅读量之大超乎我的想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历史学科班的学生,他居然阅读了大量的天文、地理、生物、人类学等科学著作。在英国留学期间,他的学业突飞猛进,在田野考古和语言学习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耐力。这或许就是他能够专注于多学科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

读完《夏奈日记》,我也获得了一些个人收获。我发现他的日记里出现了我的三位导师,分别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的陆阳先生、我的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薄树仁先生和我的南京大学的席文先生宾夕法尼亚州。先生们。他们都已去世,但在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都与夏鼐先生有过非常密切的学术交往。这样,我就可以自豪地相信,我和夏奈先生还是有学术联系的。于是我渐渐觉得,我或许有理由为《考古学与科技史》第二版写序了。不为别的,只为先生的学术和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孙晓春

2023年4月8日在北京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31423825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1682876(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31423825

136716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