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嘉在《魏忠贤》中写道:“庄烈被天诛,天下皆大欢喜。”魏忠贤死时,天下皆大欢喜。由此可见魏忠贤作恶多端,颇受人恨恶。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太监。太监就是受过宫刑的男人,宫刑过后才能进宫做事。古代的宫廷里,宫女和太监是侍奉妃嫔和皇帝的,为了防止妃嫔和太监有染,进宫做事的男人都要受宫刑。
魏忠贤从小家境贫寒,经常流浪街头,不务正业,喜欢赌博。在一次赌局输了钱后,他懊恼不已,竟自宫阉割。因结识了宫中的太监,便进宫做事。进宫之后,魏忠贤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到处阿谀奉承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忠贤的势力越来越大。明僖宗年间,魏忠贤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他四处清除异己,欺压大臣,把朝廷搞得一团糟。凡是敢于反对魏忠贤的人,都会被他以各种理由除掉。民间怨声载道,但都不敢发声。
他自封为“九千岁”,仅比皇帝略逊一筹,可见其野心。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便开始打压魏忠贤,派魏忠贤守卫皇陵,魏忠贤自知罪孽深重,君臣不会轻易放过他,便自缢身亡。魏忠贤死后,百姓欢呼庆祝,这个国家的毒瘤,社会的白蚁,一代叛徒,终于死了。
1628年,崇祯皇帝朱由检下令将魏忠贤肢解,运走骨灰。魏忠贤自缢而死,尸首被碾碎撒落。关于他的墓地位置,众说纷纭,有说他生前为自己修建了多座陵墓,但大多被崇祯皇帝派人毁坏;有说他生前修建的陵墓中埋藏了财宝,但他最终自缢而死,并未葬在他为自己准备的陵墓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直到21世纪初才有定论。
21世纪初,北京下了一场大雨,大雨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清澈,但也冲刷掉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大雨过后,人们惊奇的发现,一座古墓出现在了眼前。
考古专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相关调查。通过对一只“四足”镇墓兽的研究,专家们断定,这就是魏忠贤墓前的镇墓兽,他为自己修建的墓室应该就在这里。随后,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掘。
在发掘魏忠贤墓之后,专家们都被墓内的情况惊呆了,不禁感叹魏忠贤的野心太大了。魏忠贤墓中有很多金器和玉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器物上都有龙的雕刻。古代皇帝是真正的龙帝,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龙纹制品,即便是地位极高的皇子,也只能用蟒纹,不能用龙纹。如果大臣和平民私自使用龙纹制品,那就算是谋反了。魏忠贤公然在自己墓中的随葬品中使用龙纹饰物,说是蓄意谋反也不为过。
这些龙纹器物的出土,足见魏忠贤的野心有多大,或许在他的心里,早已不再是“九千岁老人”,而是自称“万岁老人”。魏忠贤墓前的镇墓兽,与南京皇陵的镇墓兽有几分相似。魏忠贤的野心可见一斑,他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镇墓兽都仿照了皇陵的镇墓兽。
他的墓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尊巨大的龙像,它的发现让在场的专家们都为之震惊。如此明目张胆地展示自己的野心,体现了他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魏忠贤墓中出土的陪葬品非常多,有金、银、玉器、陪葬陶俑、龙纹瓦当等,其墓葬规格堪比皇帝的陵墓。可见魏忠贤在把持朝政、大权在握的时期,贪污了不少百姓的钱财,干了很多肮脏的贿赂勾当。
幸亏崇祯皇帝即位后,及时处理了魏忠贤及其相关人员,否则,随着他的欲望和野心越来越大,后期恐怕会对皇帝的权力造成威胁。如果他安于做宫中一个小太监,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或许还能有个好下场,而不是落得个骨灰撒遍的下场。但欲望和权力腐蚀了他的心灵,壮大了他的野心,让他一步步往上爬,总是追求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但最后却被权力所害,并没有得到好下场。
从魏忠贤的故事中,我们应该明白,说话做事都要有个限度,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需要及时制止。这个社会充满了无数的诱惑,金钱、权力、地位的诱惑无处不在。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它们腐蚀,从而迷失自我,成为它们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