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汉武帝茂陵有了解的话,那一定知道茂陵周围分布着不少陪葬墓,像霍去病、卫青、金迷弟等人,他们死后都被葬在了汉武帝陵的东北方。
然而距茂陵西行约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陈王坡,村子西南侧的田野里,有一座不起眼的墓穴,埋葬的是西汉著名儒家老师公孙弘。
2017年除夕下午,我和父亲去给奶奶扫墓,之后驱车西行去兴坪寻古墓,首先来到公孙弘墓,按照地图指引,我们顺利来到村子西南的田野,但眼前只有几座现代墓,不见古墓的踪影。
于是继续向西南走了一段距离,隐约看见枯草堆里有一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碑,走近一看,果然是兴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公孙弘之墓”。
原本高大的墓冢如今已被夷为平地,距地面仅1米左右,如同普通的土台一般。上面栽种着树木,中部略微隆起,南侧有一道浅沟。如果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碑文,我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座墓冢?
从南到北拍摄墓葬
剩余中心土方
除李夫人墓位于武帝陵旁,葬于茂陵西北侧外,其余墓葬均位于东侧司马道南北两侧。公孙弘墓为何葬于茂陵西侧如此之远?
或许,这里并不是茂陵的墓地,而是公孙弘的单独墓地;或许,埋葬在这里的并不是公孙弘本人,而只是后人的传说和杜撰。总之,公孙弘的墓地出现在这个位置,十分奇怪!
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年),字姬,西汉西川人,汉武帝时任宰相。因家境贫寒,曾在渤海边以养猪为生。在担任狱吏时,因罪被革职。40岁开始研习《春秋公羊传》。汉武帝即位后,年逾六旬的公孙弘因德行高尚而被聘为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