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李显被毒死,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亲政
关键词:景龙政变、唐龙政变
起因:金龙政变
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死了武三思和其子武崇勋,但李重俊却因部下叛逃而被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势力日渐强大,为毒害唐中宗李显埋下了伏笔。
▲李重俊墓
后果:唐隆政变
710年,李显被毒死后,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
整个过程
1.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想当皇后
710年,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皇后立李重茂为帝,暗中掌控朝政。
景龙政变后,武三思父子被太子李重俊所杀,给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权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他们对皇权的野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无减。自从有了武则天的先例,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想当皇后。韦皇后大肆炒作李重俊的事情,启用中宗李显,加速清理李重俊余孽,扫除一切阻碍她当皇后的障碍。
▲武则天
2. 闫勤荣仗义执言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越来越嚣张,不仅打压异己,还卖官卖爵,拉拢尽可能多的帮凶,扩大势力。朝廷大臣看不下去了,但大多数人都不敢出声。面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滥权,总得有人站出来,颜沁容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颜钦荣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在他之前,就有很多大臣向皇帝李显奏报,指责皇后和公主在后宫通奸,败坏朝政。然而,中宗对这些话充耳不闻,敢于直言的大臣,要么事后被贬,要么被报复性地杀死。最惨的是朝臣郎吉,他向皇帝报告韦皇后意图谋反,结果被活活打死。
颜钦荣见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干涉朝政,危及国家,便决定放下个人安危,上书李显皇帝,痛斥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的荒淫无度,提醒皇帝警惕身边之人的阴谋。
其实,李显听过太多针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指控,不可能不相信。他的内心渐渐动摇,越来越相信这些“传言”。于是,李显召见颜钦荣,当面质问。见颜钦荣直言不讳,满脸敬畏,李显更加相信了。
▲韦皇后剧照
3. 李贤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
但颜钦荣上报皇上的事情,早就被魏皇后和安乐公主党羽的宰相楚宗恪看在眼里,楚宗恪见颜钦荣针对的是魏皇后和安乐公主,便决定对颜钦荣采取暴力手段,以震慑朝中群臣。
楚宗恪听到颜钦荣上奏,说颜钦荣污蔑皇后,便派人在殿中当场将颜钦荣杀了,意图恐吓其他想向皇帝提建议的人。看到敢于直言的颜钦荣惨死在自己面前,胆小怕事的李显也没说什么,但看到楚宗恪如此放肆,敢在自己面前为非作歹,心中对韦皇后一党也产生了不满。
渐渐地,李贤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李贤态度的转变让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感到不满,母女俩便打算杀了她们。
朝中群臣的不断指责,本就让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愈发担忧,而李贤态度的转变,更是让她们心神不宁。在利益与欲望面前,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决定将亲情抛诸脑后。
不久,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在李贤的糕饼里下毒。李贤照常品尝他爱吃的糕饼,但糕饼一入胃中,毒便发作,李贤腹痛难忍,不久便死了。
▲安乐公主剧照
4.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将16岁的文王李重茂推上皇位
李显一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见计谋得逞,连忙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一方面派亲信稳定局势,掌控朝政,另一方面把十六岁的文王李重茂推上皇位,以太后身份治理国家。
这还不够,韦皇后的目标是当皇后,安乐公主的目标是当太子妃,母女俩已经做好了登上权力巅峰的准备,可没想到,没过多久,她们的愿望就被临淄王李隆基彻底粉碎了。
▲唐中宗剧照
综上所述
唐中宗被毒死,韦皇后、安乐公主继位,导致朝政出现短暂混乱,但也为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埋下了伏笔,为唐朝政治恢复稳定提供了有利时机。
【参考资料】:《世界历史百科全书》、《旧唐书》、《唐史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