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8日电(记者郎兵兵)国内多位考古专家近日在“秦人之乡”甘肃省陇南市理县进行现场考察,初步认定当地的四角坪遗址为国内罕见的大型秦代礼制建筑群。
这是甘肃省礼县四角坪遗址及周边地形一览。照片由四角坪遗址考古队提供
礼县一带商周时期称“西柘”,是早期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秦国最早都城所在地。上世纪90年代,礼县大堡子山因秦墓的发现而声名鹊起。2019年,在礼县东北2.5公里处与大堡子山遥相呼应的四角坪山顶,又发现了一处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遗址。这处遗址再次受到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近四年的考古发掘,四角坪遗址的“真面目”逐渐显露出来。记者跟随考古专家来到四角坪遗址看到,整个遗址位于一个“被夷为平地”的山顶台地上,呈现中心对称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是甘肃省礼县四角坪遗址复原图。图片由四角坪遗址考古队提供
四角坪遗址考古队队长、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侯宏伟介绍,四角坪遗址发掘部分主要由中间一个方形大夯土台、四周的附属建筑和四角的L型附属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整体结构呈现以中间大夯土台为中心对称的格局。考古人员通过对土层进行解剖发现,整个台基由34层夯土构成,每层厚度7至8厘米。
这是甘肃省理县四角坪遗址出土的部分建筑材料。四角坪遗址考古队供图
走进遗址,密密麻麻的鹅卵石排水道犹如小路,古朴精致的云纹地砖、绳纹地砖、涡纹地砖散落在地面各处。
“这些云纹瓦与秦始皇陵外城东门遗址出土的瓦片基本相同,说明该遗址的修建时间与秦始皇陵相近。”秦始皇陵博物馆馆长李刚说,根据这些出土建筑材料的制作工艺和纹饰,可以初步判断四角坪遗址为秦代高水平礼制建筑遗迹。
这是甘肃理县四角坪遗址夯土台中心的半地下空间,以及甘肃考古人员绘制的复原图。图片由四角坪遗址考古队供图
在夯土台基中央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半地下空间,其地面铺有素砖,四壁用墙砖固定并用钉子固定,砖与砖之间的缝隙也经过特殊材料处理,做成“美化缝”。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可能是个“水池”,但被中间一个竖井状大坑破坏。
侯宏伟认为,秦人重视水德,而这个储水装置就位于整个建筑遗址的正中央,他推测,这个空间乃至整个建筑群,可能就是秦人祭拜“水德”的场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义涛等人表示,尽管具体的祭祀对象还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揭示,但多数专家一致认为,四角坪遗址是我国罕见的秦代大型祭祀建筑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长田亚琪说,“国之大事,莫过于祭祀和战争。”古代我国历来重视祭祀,从红山文化遗址、四角坪遗址到汉代的明堂辟雍,再到明清时期的太庙、天坛,许多祭祀建筑的规制和设计代代相传,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