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福州市妙峰山公墓墓地中的一座活生生的“长寿墓”,包裹墓碑的红布在日晒雨淋后已经褪色。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4月4日电福州市一些墓地、墓地,一块墓地往往卖上万元,而位置好、风水好的墓地则以“天价”出售。记者发现,这些墓地不仅价格贵得离谱,而且有的还是违规建造的“活墓”。
坟墓的价格急剧上涨,而且价格高得离谱
福州市民陈先生这几天一直忙着给家里一位年迈的老人找安息之地,打听时,他被墓地的高价吓了一跳:“现在每平方米墓地的价格已经涨到几万元了,比市中心商房平均价格还不到万元要高得多!”
在妙峰山公墓,工作人员带领记者现场考察预售墓地,同时口头向记者汇报了墓地价目表:面积1.35平方米的墓地销售价格1.9万元起,2平方米起拍价2.93万元, 3平米起拍价42300元。工作人员说:“现在买,以后肯定会增值。十年前,福州市的墓地价格是每平方米7、800元,但两年前涨到了每平方米9000元左右,现在的价格比两年前涨了不少。”
“买墓地也要讲究位置,位置就是风水。”工作人员指着几排售价7万元的墓地告诉记者:“这是墓地里最好的位置,也是最好的风水。你站在这里往下看,福州市的风景一览无余。”
记者从这里看到,不远处是晋安区新店镇正在开发建设的几栋商品房楼,从一栋建筑脚手架上挂着的巨幅宣传广告来看,那片地区商品房平均价格只有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而这里墓地的平均价格每平方米1.5万元左右。
发起人背后的“坟墓”是开发者
妙峰山公墓内,有许多墓碑用红布紧紧包裹着。记者好奇地问工作人员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买下这些墓地的人还活着,在福州被称为“寿墓”,俗称“活墓”,最近才被出售。在莲花峰万寿园公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福州的很多墓地和墓地,“活墓”数量超过墓地总数的20%。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贵认为,福州人的传统习俗是年轻时购买“长寿墓”,以增加寿命。这种习俗导致墓地资源日益稀缺,墓葬价格越来越高。开发商抓住人们的心理,把墓地当成变相投资,助长了“盗墓”。
近年来,福州市所有商业墓地的土地审批均须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福州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福州市已有十几家墓地领领了营业执照。不排除一些开发商会垄断墓地市场,抬高墓地价格。
混乱滋生缺乏监管
福州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告诉记者,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墓地内,每个墓地的面积不得超过一平方米,严禁为生者建造墓地,禁止利用墓地进行预售和投机活动。福州市墓地区“投墓”乱象的根源在于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一方面
,国家和地方民政部门现行殡葬管理条例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地方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教授指出,“按照规定,地方当局应该每年对墓地进行一次检查,为什么那里出现各种违规和混乱,却都视而不见?在某些部门,有许多利益无法明确说明。”
不少专家还认为,“投墓”的混乱也是丧葬改革过程中的奇异现象,值得深思。
有福州市民希望民政部门尽快修订殡葬管理法律法规,加大力度倡导“海葬”、“树葬”、“花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地方政府从造福人民、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规范墓地、墓地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新华社观点
“高耸入云的墓地”。
为什么会一再曝光?
新华社福州4月4日电(记者王磊)今年清明节前夕,多地曝光的“天上坟场”揭开了殡葬服务暴利的冰山一角,刺穿了亿万人的心。
“谨慎追远,老百姓道德厚重。”殡葬是民生中的一件大事,殡葬行业要尽职尽责,行善行。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殡葬服务经营者不仁不义,利用垄断经营“死人财”发财,根本没有公德和善良。
《殡葬管理条例》规定,骨灰安葬单墓、双墓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墓地不得预售、投机。然而,被曝光的“天价墓地”大多超标,刺激了一些以“投墓”为投资竞购的人,一再推高墓地价格狂飙。
“天高坟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死不起”的困难,暴露了殡葬业的管理问题;在社会影响方面,大量土地资源被挪用和浪费,滋生了迷信的奢侈。
调查和处理“天上坟场”是政府的责任。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直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执法调查的源头,一些地方甚至以“难以查处”为借口不采取行动。媒体曝光的一些案例表明,在监管失灵中往往存在着金钱的力量。“天高坟场”现象是否与权力有关,也要认真调查。
消除“天楼坟场”,打破殡葬服务业的垄断,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呼声。打破行业垄断,首先要实行“管管分”,切断有关部门与墓地、墓地之间的各种利益联系,恢复相关部门的功能定位。二是引进外资引导公平竞争。目前殡葬服务市场还不处于免费埋葬的状态,因为利润巨大,私人资本难以进入。因此,要打破垄断,主管部门应表现出勇气,不要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而限制其他投资者的经营。此外,经营管理都要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政府部门对殡葬服务的投入,公益公墓、公墓的收益和成本应向社会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并归还殡葬服务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