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墓地官网

官方热线: 021-31423825

24小时热线:13671682876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31423825, 13671682876(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丧葬文化——墓地制度,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4-06-16 09 浏览: 60

假期过得真快,就像龙卷风一样

我再也无法忍受,我无处可藏

想不起来想不起来~

清明假期结束了,祭祀活动也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回家祭拜祖先是全家一起上墓,还是同宗同族一起上墓呢?邦邦猜测,几百人、几千人一起上墓的壮观场面应该很少见。其实,这些祭祀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的墓地制度。

上一篇文章我们区分了“坟墓”、“墓穴”、“土墩”和“陵墓”的区别,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一些典型的墓地制度吧!

墓地制度的发展

在我国,已知最早的墓葬是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3万年)。据考古发掘,山顶洞人在埋葬同伴时,曾修筑浅坟(只有坟墓,没有棺材,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安放了简单的随葬品。从位置上看,坟墓与生活区处于同一位置,说明当时人们相信死者还以某种形式与他们一起生活。

山东东遗址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相对固定的农业聚居地,氏族公共墓地开始出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这一时期的墓地开始不再与人们的居住地设在同一地点。

理县孙家岗遗址部分墓葬

孙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墓地主要年代为肖家坞基文化时期(距今3800—4200年),墓地位于遗址东部,护城河之外,独立于居住区而存在。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阶级的出现,氏族墓地开始瓦解,出现了家族墓地,又称“宗族葬墓”。氏族墓地是指同一家族的人及其子孙埋葬在同一墓地中。这种氏族葬制成为中国古代长期流行的最基本的丧葬制度。

孔子林

孔林墓地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有墓葬10万余座,是孔子及其家人的专属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

家族墓地与家族埋葬墓地有何区别?

家族墓地只埋葬本家族的所有正式成员,儿媳等非本家族血缘关系的人不能埋葬在家族墓地;家族墓地一般只埋葬本家族的男性成员及其配偶,已婚女性不能埋葬。

商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度,虽然已经出现阶级和国家,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却牢牢地保存下来。其中出现的“公墓”和“国墓”就是古代社会宗族葬墓制度的代表。公墓指君主、王室等贵族的墓地,国墓指普通百姓的墓地。二者均由专人管理,按照宗法等级顺序排列。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片来自《三门峡虢国墓》一书

虢国墓地是一座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国家墓地,在已发现的墓葬中,虢忠、虢姬二王墓的南侧,有一条东西向的界沟与其他贵族、平民墓葬隔开。

秦汉时期,由于贵族宗法制度的崩溃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传统的宗族葬制开始瓦解,表现为墓地面积的扩大,帝王陵墓周围出现异姓墓,以及墓地的自由买卖。

东汉时期,由于大土地所有制的迅速发展,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豪强地主庄园经济,他们以宗亲聚族为中心居住,在当地掌握着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这反映在丧葬习俗上,就是简单地将家人合葬在一起,几代相传的大家族墓地的兴起。这种大家族墓地的特点是,在一个大墓地里,可以有好几个不同姓氏的墓,同一个家族的人及其子孙埋在一起。这些大家族墓地往往占地面积广大,墓高大,墓基多。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贵族家族的高度发展,家族墓地也发展到了顶峰。

宗族墓地和家族墓地有什么区别?

家族墓制是原始氏族社会“公墓”制度的遗物,墓地可以自由买卖是其彻底瓦解的标志。家族墓与家族墓最大的区别在于,家族墓是以家族为中心形成的独立墓地,不再受宗法观念的束缚,而是以私权或财产关系为依据进行选择。家族墓取代家族墓,应该从君主贵族公墓制度的瓦解、家族墓出现的兴起开始。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佛教的世俗化,对人们的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表现为传统儒家丧葬观的动摇和火葬的盛行。骨灰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骨灰装入木盒或陶罐内,随葬于墓中;二是将骨灰存放于寺庙或鹿泽园中,有的人也放在家中;三是将骨灰抛弃于野外或水中。

Louze 是什么?

楼泽园是宋代广泛推行的官墓,是一种官葬制度。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死后无亲人安葬,尸体就暴露在荒野、街头。因此,历代政府都设立义墓,安葬贫民、流民。直到宋代,才形成制度化的福利公墓制度。楼泽园安葬的士兵最多,每座墓规模都很小,大多没有陪葬品。

三门峡娄泽元墓群

图片来自《北宋陕州楼泽园》一书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西端南侧,东南方向就是著名的虢国墓地。除墓地东西两端墓葬已被毁坏外,大部分墓葬基本保存完好。墓地原总面积可达12650平方米,共计墓葬约2000座。从已发掘的墓葬来看,墓地内墓葬排列紧凑,每排约100座,并按《千字文》顺序排列。

宋代楼泽园制度对后世特别是明代的陵园制度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明初实行义前、义中制度(墓地由私人捐献,属“民用”行为),天顺中期又下令地方同时实行楼泽园制度。明代楼泽园与义前、义中一样,都是宋代多元化陵园制度的直接继承,可以说是宋代楼泽园制度发展的余波。

随着宗族制度和家族制度的解体,村落葬产生了。如果说宗族墓地和家族墓地是血缘关系制度的产物,那么村落墓地制度则是人们地缘关系强化的结果。村落墓地制度是村落成员死者的公共墓地。村落葬不分民族和家族,全村人葬于共同的公共墓地。

中国对外开放后,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融合,全新的丧葬文化和墓园设计传入中国,外国人率先在上海建立“国际殡仪馆”,后来又有著名的国际公墓。普通百姓的公墓开始转向现代公墓,在随后的发展中,现代公墓逐渐成为城市社会的主流选择。这类公墓设施齐全,管理规模大,不受姓氏、地域的限制。建设时,在规划、绿化、美化、艺术化方面下功夫更多,公园化理念成为公墓发展的新趋势。

一个民族的墓地制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丧葬文化的信仰,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进程。随着墓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人地矛盾、丧葬习俗等都会得到改善。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多数人都以小家庭的形式来祭拜祖先,虽然墓地制度一直在变化,但只要祭拜这个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不变,这一习俗的核心就不会丢失。

参考:

三门峡虢国墓葬[M],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文物工作组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北宋陕州楼泽园[M],三门峡文物工作组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中国古墓图鉴[M],叶小军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

秦汉魏晋时期家族墓地制度探析[J]. 韩国河, 考古与文物

部分信息来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官网及网络

作者及设计:陆莉

初审:张兴国

终审评委:吴顺东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31423825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1682876(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31423825

136716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