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越国近百年的历史中,赵佗本人在位67年,年近百岁的时候去世,葬于南越国都城番禺。据相关史料记载,赵佗生前收藏了大量奇珍异宝,死后全部带入墓中,而且在生前还精心安排了后事,因此他的墓葬堪称是一大秘密。
他没有按照当时的习俗,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雄伟壮观,而是利用山的地形,偷偷地挖了一个洞窟,没有在地面上留下任何痕迹。为了避免被挖盗,他还修建了一个可疑的墓穴。就连他死后的葬礼也安排得十分周密,棺材车从四个门出来。至于埋葬地点,当时是高度机密的事情,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里。这让后人很难找到他的墓穴。
关于他的墓地,史书上各种记载多为推测,因此说法不一。明代《广东通志》说:“赵佗墓在县城东北八里”,也有说:“在玉山”;《南岳志》记载:“赵佗墓在鸡笼岗至广州一带的莲岗山中”;金代《广州记》说:“赵佗墓在城北,墓后有马鞍岗”;各个时期的地方志,有说在白云山上,有的写在越秀山下。众说纷纭,令人目不暇接。
由于赵佗墓考古价值极高,且其中蕴藏着巨量稀世珍宝,自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以来,两千多年来,无数人试图寻找赵佗墓。史书记载:“三国时期,东吴的统治者孙权曾派陆羽率领数千名士兵前往赵佗墓,希望找到巨额宝藏。他们在岭南凿山碎石,地底下挖了三尺,几乎把广州附近的丘陵和山岭都挖遍了,但最终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