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写过千年古村李景庄名字的由来。 该村因李靖第五代孙李忠迁居此地而得名。
当我走进这个村庄时,我发现它是南阳最具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之一。 村东还有范蠡墓。
关于李靖的传奇故事其实还有很多。
付出努力比犯错误更好。 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李靖也是如此。 他差点被斩杀,然后战败,心情郁闷。
唐高祖李渊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他去攻打荆襄割据政权萧县。 高祖认为有功之人心高气傲,常犯错误,而有意赎罪的人往往谨慎而全力以赴,成功的机会会更大。 大的。
果然,李靖仅用800名士兵就击败了敌人,俘虏了5000多人,书写了战争史上的神话。
李靖的伟大胜利实际上影响了欧洲历史。
李靖击败突厥后,突厥西进,在西部建立了突厥帝国。
《旧唐书》这样评价他:林容出任军中,能以敬畏之心判断,能免重任,能谦虚有功。
因此,尽管李靖战功卓著,但仍能保住性命,直至七十九岁去世。 后人封他为神,他就是《西游记》中率领天兵天将的托塔王的原型。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景庄村东几百米处,有一片松林。 林中有范蠡与西施合葬墓。 墓旁有一堆大小不一的青砖。 从风化程度来看,应该有不少年头了。
旁边的碑文正面写着:越国大夫范蠡祭奠先祖西施墓。
背面刻着的庄严声明引人深思。 原有范蠡墓一座,古碑一座。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令人遗憾的是。 为了不让这个村子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流失。 现在,根据掌握的扎实资料,将在原址上重建坟墓,并立碑。
这是李景庄的又一个传奇。 有商代圣人范蠡墓。 这是他的家乡吗?
界原称界墓,即两县交界处有一座大墓。 这肯定是范蠡的坟墓。
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个隐藏已久的信息:南阳名剧之一的越调,起源于西施。
《南阳地方戏志》记载:西施思念异国他乡,作曲唱和,倾吐心声,成为自己的代表作。 晚年,西施随范蠡回到家乡,并带回了这首歌。
西施死后,葬于界东南,称西施墓。 路过此地的越调剧团前往西施墓祭拜。
这真的是范蠡的家乡吗? 范蠡无疑是南阳人,但他到底身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人说他在西川,有人说他在乃乡,有人说他在宛城。 有不同的意见。
不过,毫无疑问,南阳越雕的创始人是西施。
李景庄位于两县之间,城墙高大。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届南阳县委驻地。 这是一个革命老区。 还有人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