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行。 本届全运会,天津队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健身气功团体赛中获得冠军。 消息传出后,无数媒体蜂拥而至,争相采访其中一位选手。 她的名字叫霍景红。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极其陌生,但她的一个身份却引起了特别的关注。 她是霍元甲的玄孙女。 根据霍家谱,霍元甲育有2子3女,分别是:霍东章、霍东阁、霍冬青、霍东林、霍冬琴。 其中,次子霍东阁是霍元甲衣钵的继承人。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霍亚霆、次子霍文霆、三子霍文亮。
霍雅婷是霍景洪的爷爷,所以霍景洪才是霍元甲真正的玄孙。 1983年,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引进内地,引起巨大轰动。 它一度被抢购一空,成为一代人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从此,霍元甲就成为了一个传奇。 他所代表的反抗外来列强压迫的武术精神已提升为家国情怀,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潮。 在影视剧中,霍元甲被有意无意地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的武林宗师”。 尤其是剧中击败西方强人的情节让国人热血沸腾。
能够成为霍元甲的传人,从小就生活在“霍元甲光环”之下,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但霍景洪却有自己的主见。 其实,霍景洪有学习武术的机会,是很偶然的。 自霍雅婷这一代以来,她的家族就没有以习武为生。
霍景洪回忆道:“哥哥身体不好,父母就让他学点武术强身健体,结果哥哥练武的时候就带着我一起,久而久之,我渐渐对武术产生了兴趣。”武术。” 近年来,霍靖红也澄清了有关其祖师霍元甲的各种传闻。
作为霍家唯一还在习武的人,霍景洪认为,很多人心目中的霍元甲和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有差距的。 霍靖洪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在我的脑海里,我只记得李连杰扮演的霍元甲,但他和我认识的‘霍元甲’其实并不一样。毕竟电影的艺术成分更重,电影里的人物也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比如电影《霍元甲》一出现就是打架,其实霍元甲基本上从来没有在擂台上打架,他追求的是整个擂台的繁荣。国家,所以他创造了这种“霍氏手训”,主要是让人增强体质。电影中所谓的“铁门一号”其实并不存在,打败俄罗斯强人的相关情节确实存在。当时确实有一个所谓的霍元甲站起来挑战强者,但对方见他站起来,就直接走开了,其实根本就没有打架。”
如果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你就会知道他壮年就去世了,年仅42岁。 1989年,即霍元甲逝世79年后,在天津市西青区重建霍元甲墓地。 当年4月,霍元甲再次感动。 在这次搬迁中,当人们打开棺材,看到霍元甲的遗骸时,终于弄清楚了真正的死因。
那么,一代武林宗师霍元甲是怎么死的呢? 真正的霍元甲霍元甲曾与西方强人交手过吗? 历史上的霍元甲也是有传奇色彩的,但并不像电影电视剧里那么夸张。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县小南河村。 他在三个兄弟中排行第二。
霍元甲的父亲霍恩地是秘拳第六代传人。 他以保镖为生。 由于他秘拳掌握得炉火纯青,常年往返关东,为商人做保镖。 霍恩迪行事谨慎,功夫高超,所以从来没有失败过。 然而,由于保镖事业的红火,霍恩迪也树敌不少。
正因为如此,霍哥在40多岁时辞去了保镖的职务,回到家乡务农。 闲暇之余,他教侄子侄们学习文学、武术。 霍元甲年轻时身体瘦弱。 霍恩弟担心自己不习武,有损家风,便禁止霍元甲习武,并要求他学习。 看到哥哥和弟弟跟父亲一起练武,这对霍元甲的自尊心影响很大。
“你不让我练功夫,我却要证明给你看!” 因此,霍元甲经常偷偷习武,偷偷与兄弟们较量。 当时,小南河村西有一片枣林。 因为里面有墓地,平时是无法进入的。 霍元甲从父亲和兄弟那里学了几招后,就偷偷到枣林深处修炼。
凭借着非凡的毅力,霍元甲进步神速。 后来,霍恩师兄得知霍元甲在练武,训斥了他。 然而霍元甲却争吵不休,父子俩大吵了一架。 也许霍恩地被儿子的坚持所感动,最终妥协了,但他要求霍元甲不要与任何人较劲。
1890年秋天的一天,一位武林好汉来到了小南河村。 他表示自己对霍家的“秘拳”仰慕已久,言语中充满了挑衅。 霍元甲的三弟霍元庆实在受不了这口气,便站起来与他较量。 没想到,不到三回合,他就被击败了。
霍恩迪一见,亲自赶到了现场。 这时,霍元甲喊道:“看我!” 有人看到霍元甲与对方打斗。 几个回合下来,他趁对方腿脚不稳的瞬间,一扫而过。 双腿,直接将对手打倒在地。 这意想不到的一幕让霍恩地大吃一惊,他一心一意地教他武术。
他打败了武林英雄,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但霍元甲却并不高兴,因为他还有更高的追求。 28岁那年,已经结婚生子的霍元甲下定决心要出去闯一番事业。 霍元甲来到天津,最初在码头当装卸工。
当时码头上有很多苦力,为了抢补给而发生的争斗不绝于耳。 霍元甲因为功夫较好,又爱打抱不平,渐渐小有名气。 后来,霍元甲来到天津市怀庆药店工作。 由于他力气强劲,可以一次推动两块大青石,因此被称为“霍大力士”。
俗话说:“天下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总有,但不一定有伯乐”。 很快,霍元甲的伯乐出现了,怀庆药店的老板农劲荪。 农劲荪很不凡。 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政党。
农劲荪学成回国后,接受上级安排,来到天津北门,在竹干巷开设怀庆药行,以保护广州英雄,为革命党招募人才。 农劲荪考察霍元甲后,发现他经常为穷人挺身而出,有一股英雄气概。
在此背景下,农劲荪认为霍元甲是个人才,于是告诉他许多革命道理,两人成了生死之交。 慢慢地,霍元甲意识到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正是在这个时期,霍元甲结识了一个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王五。
王五与“1898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异姓兄弟。 他们是清末“十大武术名家”之一。 他的原名是王正毅。 由于他善于挥舞大刀,在京津地区很有名气,被誉为“大刀武王”。 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后,“1898六君子”被慈禧太后下令斩首。
王五十分愤怒,多次策划刺杀,以对抗腐朽的晚清政府。 这让霍元甲非常佩服他。 有一种说法是,霍元甲还向王舞求剑术,王舞更是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来教他。 不幸的是,因叛徒出卖,王五被捕,清廷将其交给外国人。
洋人射杀王五后,砍下他的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以警示他人。 远在天津的霍元甲得知这个消息后,悲愤交加。 他只身一人到北京,连夜将王五的头颅取下来,交给王五的亲属安葬。 王五被害一事,极大地触动了霍元甲,他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报效国家。
一连几天,霍元甲情绪低落,常常独自发呆,引起了农劲荪的注意。 农劲荪随后与霍元甲交谈,希望找出背后的真相。 农劲荪拍了拍霍元甲的肩膀,在他身边坐下:“我看你最近心神不宁,在想什么?”
霍元甲长叹一声,吐出苦涩:“几百年前,我用枪剑杀贼报国,立下不朽功业,就像捡芥菜穗一样。如今,科学已经明朗,枪械也出现了。” ,而且阵法可以变化。 霍元甲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怀疑武功的意义。他的功夫再好,在洋枪大炮面前也毫无用处。
农劲荪听到这话,明白霍元甲受到王五之死的刺激,对练武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并在人生的错误时刻感受到了失落感。 不过,农劲荪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说:
“不然的话,几百年前,人们就能使用长矛和短剑,只有国王才能独善其身。而且,我们国家的人民弱小而聪明,他们鄙视这种方式。穷人可以修行不善,善者不能用之。 国人见传文才,各有门派,彼此为敌,不知大势。师徒受教,智者以为是杀人之事,不宜白教,以汝无敌名誉。登高而弘扬道,为大众而忘却自己的私利,就不会死。”
农劲荪的话触动了霍元甲的心,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如果我们都认为外国人比别人优越,就永远无法摆脱落后的局面。 两人的这次谈话对霍元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精武体育协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1901年初夏,一位名叫希万洛夫的俄国大力士来到天津剧院表演擂台。 在报纸宣传中,这位强人宣扬自己所向披靡,“他将击败中国所向披靡的对手,让‘东亚病夫’们看清,睁开眼睛。”
霍元甲气得去找农劲荪商量,决定去剧院与希万洛夫较量。 农劲荪了解霍元甲的功夫,决定支持他参加比赛。 让霍元甲没想到的是,希万洛夫根本没有多大的努力。 他叫嚣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卖票,多赚点钱。
当接到霍元甲要来打斗的消息时,席万洛夫私下得知对方有真本事,吓坏了。 霍元甲根本不接受这个举动。 他要求希万洛夫公开道歉。 希瓦诺夫连连答应。 他在报纸上发表道歉声明,并撤回“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说法。 不久,希万洛夫绝望地离开了天津。
还没打起来,西方强人就吓得逃跑了。 一时间,天津百姓“见霍元甲无不自豪”,有关霍元甲的各种新闻纷纷涌现。 这让霍元甲一扫之前的颓废,他也逐渐认识到依靠武术可以激励国家的人民,或许这也是救国救民的方法之一。
也正是这件事,让霍元甲把毕生的理想放在了提高武功上。 1909年,美国(一说是英国)强人来到上海举办比赛。 和希万洛夫一样,这位强人也很傲慢,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奥皮宁有一定的技巧,在短时间内击败了上海当地的许多高手。
获胜一段时间后,奥皮因直奔报纸高呼:“我是美国大力士奥皮因,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见过世界各地的著名拳击手,所有的胜利都是我赢得的。”这次来中国举办比赛,就是为了让东亚病夫开眼界,掌握西洋拳术的辉煌,以及卷铁弯钢的神通。”
此时农劲荪已经定居上海。 看了几场比赛,他相信奥皮宁名声不实,绝对不是霍元甲的对手。 于是农劲荪邀请霍元甲南下上海。 在此背景下,1909年4月,41岁的霍元甲带着大弟子刘振声南下上海,准备迎战奥皮印。
那么,霍元甲最终到底有没有和奥皮宁战斗呢? 如今,网上关于霍元甲抵达上海的史料层出不穷。 笔者专门查阅了1908年底至1909年底的报纸,找到了一些报道。 关于霍元甲来上海迎战奥皮银的最早报道来自1903年12月3日的《申报》。
《宣言》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今日报道称:
霍君元甲出身直隶,拳术为北省第一。 这次恰巧来到上海,他对自己的技术感到颇为焦虑。 长久以来,我仰慕南方的许多强者,也顺便过来拜访朋友。 我在上海静安寺路张园制作人协会会议厅的音乐厅搭建了一个舞台,比拼他们的拳击实力。 能够击败霍力士的人,将获得珍贵的礼物。 欢迎来自上海、希望前来参赛的中西方人士于活动第三天下午2点至5点报名。 ——《中国强人参赛》
请注意,本报道提到了比赛地点——张园制作人协会会议厅音乐厅大舞台。 第二天,《上海时报》也发表了一篇报道——《中西方强人拳击实力对比》:
还听说强人霍元甲前天已经上台受审了。 他的拳力如此之强,无人敢与他较量。 昨天,美国强人奥皮因与霍军签订了一份生死契约。 他们像往常一样到逮捕所报到,并准备了一千块钱作为礼物。 他们计划今天下午两点在音乐工厂的音乐舞台上决一死战。 肯定会有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在中国将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也就是说,霍元甲来上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英国强人奥普尼恩,一举击败他。 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两篇报道,就会发现它们与今天商业活动前的宣传非常相似。 其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形容词:“我早就佩服南方的许多强者”、“登记”、“五彩缤纷的东西”等等。
这次比赛根本就没有成功。 所谓的强人比拼,根本就是一个噱头。 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买票。 张园制作协会是主要组织者。 果然,12月5日,《申报》再次对本次比赛进行了报道:
由于缺乏中西证人,抓捕人员认为没有时间发出纸条,只好重新安排。 昨天下午三点,中美双方战士在会场内进行讨论。 意见和未来摔跤不准使用。 勾腿、戳指都是技巧,但霍军有自己教中国拳的意图,不能以短取长,所以彼此讨论时无法达成共识。
霍元甲虽然没有与奥皮因较量,但被说是“惊跑的强者”,这让霍元甲再次名扬上海。 开国元勋孙中山听说后,也盛赞霍元甲“保国强国”。 1910年6月,霍元甲在农劲荪等人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中国精武体操协会”(后改名)。 精武体育总会)。
当时社会上的武术界充满了偏见,但霍元甲却有大局观。 他免费传授霍家祖传秘宗。 然而,“中国精武体操协会”成立不到三个月,霍元甲就去世了。 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在上海突然病逝,享年42岁。
42岁,正值壮年,常年习武。 他为什么突然死了? 一时间众说纷纭,流言蜚语。 关于霍元甲之死最早的权威记载来自于1919年出版的《精武本记》,其中记载了“日本人毒害人民”的说法,原文如下:
路克斯(霍元甲饰)死后的第二天早上,秋一(日本医生秋野饰)回到了他的山洞,路克斯的弟子们非常怀疑,他们检查了路克斯每天服用的剩余药物,并将其发送给公众医院检查后,医院医生说:“这慢性病肺不好”。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当霍元甲在上海出尽风头时,这引起了上海日本柔道协会的不满。 日本曾派出多名柔道高手与霍元甲较量,但无一例外都惨败。 上海日本柔道俱乐部后来传出要邀请日本顶尖选手来上海的消息,但霍元甲却去世了。
有一点是确定的。 霍元甲生前患有肺病,偶尔会吐血。 日本人建议他去找日本医生秋野治疗。 服下邱晔开的药没多久,霍元甲就病逝了。 弟子将剩下的药物拿出来化验,发现是伤肺的药物。
霍元甲病逝后,其弟子和上海武术同仁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葬于上海公墓。 仅仅一年后,霍元甲就被挖出并安葬回天津老家。 后来,随着以霍元甲为题材的影视剧上映,霍元甲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民族英雄,所以他就看到了上面提到的一幕。
1989年,天津市西青区政府扩建霍元甲陵园。 搬棺材时发现霍元甲的遗体已经发黑,是中毒所致。 玄孙女霍景洪也说:“我父亲曾经告诉我,他确实看到遗体(指霍元甲)都是黑色的。” 笔者注意到新华网(天津频道)2006年8月6日报道了一则新闻:
现居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的霍元甲二孙霍文廷近日与西青区文化局相关同志深入调查,进一步证实日本人是杀害霍元甲的罪魁祸首。 对于有人为日本人开脱,从家庭和国家的角度来看,他们很难接受。 从1999年开始,霍文霆与区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活动过的武术会馆,参观考察,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大量信息,证实了日本人曾帮助霍元甲。 元甲以治病为名,打通关节,在药中放入慢性肺腐药,导致本来可以治愈的霍元甲死亡。
至此,霍元甲的死因真相已经水落石出。 这正是霍元甲病逝96年。 霍元甲虽然未能与西方强人抗衡,但在千军万马沉寂的晚清时期,他单枪匹马面对西方强人,就像一根燃烧的蜡烛,点燃了很多中国人心中本已冰冷的血液。 不管霍元甲的事迹在后来的野史中是否被夸大,但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说一句:霍大侠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