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是一部记录封建王朝兴衰的史书。
放眼绵延数百里的咸阳平原,这里分布着27座帝王陵墓和800多座王公大臣墓葬,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品味之高,为世界罕见。 不难想象,从陵墓的精心选址、众多工程的建设,到抬棺送葬、一年一度的扫墓,一切都在咸阳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见证了咸阳的历史。封建王朝的盛衰。 ,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反映了当时的礼仪习俗。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触手可及的记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之乱后箭伤复发,病逝于长乐宫。 他被安葬在长陵(今咸阳以东),群臣弟子纷纷吊唁,称其“平天下有最大贡献”。 以汉高祖长陵为起点,西汉11座陵墓中有9座位于咸阳平原,形成了西起兴平,东至高陵的庞大帝王陵墓群,北为泾阳,南为渭水之阳。 障壁夯层明显,形状似“四面”结构,常被考古学家称为“倒桶形”。 从渭河南岸向北望去,咸阳平原上西汉墓葬自东向西一字排开,一座叠一座,蔚为壮观。 这种特殊的造型和墓地本身的文化色彩,不免让人想起埃及同样古老而高贵的金字塔。 基于此,咸阳在2002年全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中被评为“中国金字塔之都”。 关中西起干县,东至蒲城,共有18座唐代皇帝陵墓,其中9座位于咸阳北部山区南麓。 大多以山为坟墓,反映了他们背靠山,两翼展开,面朝平原,相向而行。 长安的格局。 其势力孤强,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体现了唐朝的气度。 唐墓的特殊形式和咸阳汉墓的特殊位置也为其增添了一丝异域风情。 它不禁让人想起古老的帝王谷,它也与金字塔遥相呼应,隐藏在底比斯山西麓隐秘的悬崖之下。 可见,咸阳不仅可称为“中国金字塔之都”,而且还是“东方王谷之都”。
除了相得益彰的汉唐皇家陵墓外,位于今渭城区的还有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 前秦伏天王攻破长安,葬于今滨州苻坚墓。 北周武帝在途中病倒,尸骨葬于今渭城区。 孝陵,位于武功县的隋炀帝陵,以及被追封为陵墓的汉代勾弋夫人云陵,唐皇帝李渊祖父李祜的永康陵,李渊父亲李冰的兴宁陵,武则天母亲杨舜墓。
西汉的陵墓继承了秦制,形状基本统一。 皇帝和皇后被埋在同一个坟墓的不同洞穴中,并基于“死如生”的古代观念。 他生前在京城的很多东西都在墓地里得到了反映,比如寝殿。 是一座雄伟的建筑,具有基座、城门、宫墙、陵墓等多种功能。 同时,加强了对祖先的崇拜,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庙宇、寝室、殿堂的陵墓祭祀体系。 此外,墓地外还实行了独特的陵墓制度。 从汉高祖时期到汉元帝时期,每座陵墓均设有陵墓,供奉陵园。 这些陵墓大多迁往关东大家族和高官,形成了守护长安的经济繁荣、人口繁盛的卫星城市。 据文献记载,每座墓葬人口约三万至五万户,其中有达官显贵、学者文人、男女演员、市井人士等。 这里是当时人口最稠密、社会生活极其丰富的地区。 白居易诗中的“武陵童子”就是这一墓葬制度下活跃的文化历史形象。 与严格规划、严密把守的汉墓相比,唐墓与都城完全隔离,形态更加自由。 它们是平地上的“土堆”,形状方正,规矩严格,“以山为本”。 陵墓依山而建,雄伟凌空,特别是关中的唐墓,坐落在渭水以北的“北山”上,以长安城为中心,自西向东形成120°的扇形。基点。 京都的外障巨大而壮观。
乾陵(资料图)
汉唐墓葬除了造型特殊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色彩。 他们用残存的历史辉煌和随葬文物,默默地讲述着一个封建王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故事。 透过汉墓,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强盛王朝兴衰的幻影,历史的一个角落。 例如,高祖长陵中,埋葬着萧、曹、周、张等“元朝英雄”,凸显了平民皇帝的怀念与自豪。 封印外露出的墓葬,也让人想起西汉末年绿林里的红眉英雄。 挖掘皇陵的不安的日子。 又如景帝杨陵,有秦汉礼制中极为尊贵的“楚三宫”。 东邻宜城,西邻长岭。 出土文物奢华多样,不仅有大量兵器、农具、铜金饰品,还有牛羊等。 牲畜、谷子作物,甚至还有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断臂裸体雕像,“文景法则”的结果可见一斑。 陵墓规模与武帝茂陵一样宏伟,规模最大,东西跨度近万米。 其时间较长,据史料记载长达53年,造型高贵,有“皇长体措”和四通仙门; 陵墓里的财物”“至今,还有成堆的腐烂的丝绸和宝石,没有耗尽。”即使赤眉被盗,也无法减少。鎏金铜马,铜犀牛像霍去病墓前金玉累累,石雕众多,四尊神像和玉副头像精美绝伦,尽显汉代的富贵荣华。如《马踏匈奴》、《卧牛卧虎》等,气势磅礴,英雄气概,彰显了西汉武功的辉煌;衰落者如平帝康陵,规模较小。它讲述了年轻皇帝的愤世嫉俗和英年早逝的故事,也感叹西汉王朝不可避免的衰落和衰弱。
越过群山,眺望唐陵,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初唐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辉煌氛围。 例如,太宗昭陵开创了唐陵依山而建的先例。 规模宏大,陵墓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特别是陵前的“昭陵六骏”石雕和十四国长石像。 不仅展现了“提督天策”建立唐朝的赫赫武功,也见证了“天可汗”下汉夷混杂观念下的民族统一历史。 更特别的是埋葬着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乾陵。 它不仅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两朝皇帝和一对夫妇合葬的陵墓,而且陵墓保存完好,布局与唐朝都城长安极为相似。 成为今天我们研究唐代陵寝制度和长安建制的宝贵遗产。 陵墓中残存的各种石雕有无字碑、记圣碑、石柱、飞马、鸵鸟、石狮、六十一王等。 它们诡异而神秘,也能体现唐文化的精神。 唐代中后期,江河衰落的历史和国家大事,在各山陵墓中也可见一斑。 比如,肃宗的陵墓规模稍小,建筑也较差; 德宗崇陵衰乱,无陪葬; 景宗庄墓与世隔绝。 这是一座孤独的陵墓; 僖宗竟陵十分简陋,连乾陵陪葬的墓碑都用来做石棺床。 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安史之乱”后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
如今,强大的汉朝和盛世唐朝都已成为过去,只剩下清朝的历史来描述其风采。 但通过咸阳平原上这些规模宏大的墓地,我们还是可以体会到一个封建王朝的文化艺术、沧桑沧桑、人们的生死观。 它们已成为当今人们领略中华神韵、唐风范的好去处。 这不仅是咸阳特有的深厚历史文化辉煌,也是值得当今人们永远敬畏的历史痕迹。